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宏觀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功不可沒;新常態下,宏觀調控依然大有作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國內國外兩個經濟發展大局的發展規律出發,熟練運用宏觀調控的手段,創新實施“區間+定向+相機”三重奏的宏觀調控方式,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為中國經濟釋放出巨大的創新效應。2月2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要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為經濟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環境。”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5年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唐寧街首相府同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行會談。這是會談結束后,習近平和卡梅倫共同會見記者。
一、加強區間調控
區間調控是指劃定經濟“上下限”,不再單純盯住調控的終極目標,而是關注調控目標在合理區間內的變動,只要調控目標的變動不超過設定的區間,就已達到了調控的目的。區間調控的核心是穩增長。2013年李克強與經濟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座談時提出了“合理區間”概念,要求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節奏,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脹的“上限”;在這樣一個合理區間內,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新思路,也是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的現實表現。習近平在參加2015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指出:“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平穩較快發展。”2015年10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英國首相卡梅倫共同出席在倫敦金融城舉行的中英工商峰會時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都穩中有進,主要指標處于合理區間和預期目標之內。” 習近平強調:“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中國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全要素生產力持續提高,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中國經濟將保持強大動力,釋放出更大發展潛力。中國經濟運行將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不會硬著陸。” 2月2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2016年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實施區間調控,有助于保持定力,避免宏觀調控對經濟過度干預。在經濟增長處在合理區間,即由通貨膨脹指標設定的上限和由經濟增長指標設定的下限之間時,不實施“強刺激”,特別是大幅調節需求的政策措施,而是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同時著力實施靈活的微觀政策和托底的社會政策,起到強機制、促活力、補短板的作用。
實施區間調控,注重形成政策儲備。為應對經濟增長可能偏離合理區間的情況,新的宏觀調控方式注重形成政策儲備,李克強說:“我們‘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比較多。”政策“工具箱”的方式預先考慮了政策措施的搭配、運用政策的回旋余地,具有反應更加快速的優勢。
實施區間調控,重點把握中線。2012年以來,受國外經濟形勢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往往出現“經濟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彈——再下滑”的循環,宏觀調控時常要打“下限保衛戰”。然而宏觀調控只守住下限是極其被動的。與其守住下限,不如把握中線。把握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中線,可使宏觀調控上下都有回旋余地。從下方的回旋余地來說,把握中線就可以扭轉只守住下限的被動局面,不至于總擔心經濟運行會滑出下限,不需要年年打“下限保衛戰”。這樣,有利于克服經濟下滑慣性,有利于形成更加穩定的市場預期和提振市場信心,有利于為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提供更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從上方的回旋余地來說,把握中線可使經濟增長不突破兩位數,使經濟運行與上限保持一定距離,不至于造成通貨膨脹。2015年9月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時指出:“我們將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