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記憶從來不是故紙堆里的文字,是鮮活的生命,是有血有肉的一個個生動的人 重走長征路,再讀長征史,讓我再次沉浸在那段紅色記憶中。今天,走進瑞金、于都、興國,走進通道、遵義、延安,我們看到的是日新月異的變化,是一個個美麗寧靜的小城,是人們和諧幸福的日子。
9月24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寧夏站)活動在固原市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啟動。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徐賀(左一)一行參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
132戶村民發起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戶均養牛10頭以上,人均畜牧收入達到4365元,頡嶺村通過搬遷集中安置挪出了窮窩。如今,村里修建了水泥路,家家蓋了新房,通了自來水,過去出門必帶“雨鞋鞭桿爛棉襖”三件寶的窮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甘肅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是原陜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1929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同志到陜甘邊一帶宣傳革命真理,開展武裝斗爭。2015年,當地政府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劉麗和丈夫趕緊報了名,“種地很多年,收成一般,準備嘗試一下。
張倩楠 攝 蘭州市的七里河區屬于典型的插花型貧困地區,近年來,七里河立足區情,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責任”和“一號工程”,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精準扶貧惠民政策。經過半個多月的摸底,從全區39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出110人,招聘他們擔任區環衛局清掃保潔員。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到的一句話。一直以來,習近平都十分牽掛貧困地區的干部群眾,特別是革命老區群眾的生活,多次強調要確保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位于興安縣獅子山下的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內,英名廊石碑上刻錄了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姓名共20321個,包括師級干部18名、團級干部28名。
下立灣村紅軍臨時戰地救護所舊址。鄧昶 攝 灌陽縣有機水果生產示范基地一角。鄧昶 攝 新華網南寧9月24日電(王揚)“如果說長征是飛揚在中華大地上的‘紅飄帶’,那么湘江戰役則是一個沉重的結。
灌陽縣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是帶動該上王、秀鳳、長平、大仁、人江、三聯等6個行政村發家致富的寶地。被問到感覺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憨厚的戴大權說道“搞了這個現代農業示范區,現在最富的朱安沖家家戶戶都已經開上了小汽車”。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為了傳承長征精神,8月23日至10月底,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舉行。“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宣傳弘揚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和偉大的長征精神貢獻智慧力量。
22日,參加“長征路上奔小康”(廣西站)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活動的二十多家網絡媒體代表們來到了桂林市全州縣鳳凰嘴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