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鎮11月18日電 (記者 劉育英)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8日在烏鎮閉幕。從第一屆到第三屆,中國在烏鎮的舞臺上,與全球互聯網界人士溝通交流,協商合作,凝聚共識。正如開幕式上所說,中國網絡空間“朋友圈”不斷擴大。
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表《烏鎮倡議》,提出國際社會應關注互聯網建設和普及,促進文化的多樣性與繁榮,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和普惠數字紅利,保障網絡空間的安全,以及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等觀點。
正如18日發布的《2016年世界互聯網發展烏鎮報告》所說,《烏鎮倡議》得到全球社會廣泛關注。
在本屆大會上,中國再次闡述全球互聯網治理的“中國方案”。來自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余名嘉賓參會,包括科摩羅副總統、柬埔寨副首相、湯加副首相3位外國政要,2位大法官,2位前政要,以及國外部長級嘉賓61人,駐華使節8人,國內部長級官員85人。還有來自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世界經濟論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的16位國際組織負責人。
世界互聯網大會還有一些老朋友,如參會“三朝元老”、原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總裁、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高級別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下簡稱“高資委”)主席法迪·切哈德等。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傳播局局長姜軍18日說,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已經成為構建世界互聯網治理新秩序的重要平臺,“烏鎮時間”也成為凝聚共識的重要節點。
在17日的智慧法院暨網絡法治論壇上,會議通過《烏鎮共識》,參與方包括玻利維亞、薩摩亞、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韓國、新加坡等。
此次大會還舉辦了中外政企對話、網絡反恐論壇、中非互聯網合作論壇、“一帶一路”信息化論壇、中歐數字經濟對話等,旨在匯聚各方聲音,深化合作。
在昨天的互聯網全球治理論壇上,12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管理機構的嘉賓,使用不一樣的語言,探討互聯互通標準、共同應對網絡攻擊等話題。
該論壇主持人、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李曉東對中新社記者表示,CNNIC今年承辦的“亞太互聯網基礎資源能力建設合作項目”吸引了來自新加坡、泰國、南非、俄羅斯、歐盟等19個國家的機構代表、技術專家,前來學習。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李欲曉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成為網絡大國之后,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和規則究竟是怎樣?烏鎮正是探索和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的場合。李欲曉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高級別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該委員會正是《2016年世界互聯網發展烏鎮報告》的發布者。
曾參與烏鎮倡議形成過程的復旦大學教授沈逸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在談判當中,中方體現出開放自信的姿態,某些方面能夠積極去吸納他方的意見,這對于化解猜疑、產生良性互動非常有益。
世界互聯網大會也吸引到跨國科技公司攜最先進的“黑科技”參展。微軟、高通、英特爾、思科、IBM、甲骨文、臉譜、亞馬遜、特斯拉等知名企業與會,彰顯出世界互聯網大會在全球“科技圈”的吸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