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3日電 (記者:曹德勝)上世紀70年代,老李響應國家號召,加入萬人大軍遠赴坦桑尼亞援建著名的坦贊鐵路;如今,老李的孫子小李在馬拉維幫助當地人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為“萬村通”項目奉獻青春。不同的時代,共同的使命。一家兩代人,助力非洲人民實現“非洲夢”。
老李名叫李永增,現年80歲,是位于天津的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的工程師,于1998年退休。1970年12月,老李和100多名中方援建人員告別了家人,從廣州踏上“耀華輪“,經過十三個晝夜的漫長航行抵達坦桑尼亞當時的首都達累斯薩拉姆,開啟了接近四年的援建工作。
李永增(后排中)與他的同事在坦桑尼亞合影。
小李名叫李上意,今年25歲。2015年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后,成為北京四達時代集團的一名員工,加入公司不久就被派駐非洲工作。他在坦桑尼亞工作不到兩年,又轉赴非洲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馬拉維工作,主要負責執行“萬村通“項目。該項目是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提出的對非合作十大計劃中促進人文交流的項目之一。
老李在家里很少提起他當年援建坦贊鐵路的事,但在老李家的柜子里保存著一本相冊和一本工作記錄,里面泛黃的黑白照片以及照片下面用鋼筆工整地書寫的備注文字卻清晰地記錄了當年的點滴付出。偶爾地,他也會翻出來看看過去的照片,用手輕輕地撫摸著這些“寶貝”,跟老伴嘮嘮援建坦贊鐵路時的非洲往事。
小李從小就從家里人口中了解爺爺曾經在非洲工作的事,隨著年齡增長,對援建坦贊鐵路的意義有了深入了解后對爺爺那代人的奉獻心存敬意。碰巧的是,在19歲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后他學的專業是斯瓦希里語,該語種是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等東非國家的官方語言,在贊比亞、馬拉維、莫桑比克等其它非洲國家也作為交際語言通用。大學二年級,通過一個校際交流項目,他來到坦桑尼亞進行了為期八個月的語言學習,也從此開啟了他人生的非洲之旅。
老李對于當年赴坦桑尼亞的一路顛簸至今記憶猶新。他告訴我,在船上的13個日夜里,由于暈船嚴重,他吃不下任何東西,但卻嘔吐不斷,到后來吐出的液體中都能看到血絲。當時我國雖然有通往達勒斯薩勒姆的飛機航線,但由于經濟不寬裕,為了省錢,即使旅途勞頓,多數人也還是選擇輪船。當“耀華輪”抵達達勒斯薩勒姆港口時,老李和他的同事們如釋重負,立刻投入工作。
李上意與馬拉維接受萬村通項目技術培訓人員合影。
與爺爺當年相比,小李的非洲旅程要輕松的多。通過語言學習,小李對非洲及其文化了解很多,因而在開始工作后他能夠比較從容地開展業務,與非洲兄弟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親近,以至于他在馬拉維到偏僻的村莊執行“萬村通“項目時,成為當地老鄉家中的常客——盡管很多協調的工作也經常讓他忙得焦頭爛額。這個25歲的陽光大男孩說,在非洲的工作對他的鍛煉很大,與當地人打交道,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誠意和盡責的態度。小李告訴我,對他的非洲同事,“我要求別人80分,我自己一定要做到100分。”
老李在坦贊鐵路的工作可不輕松。老李所在的“鐵三院”主要負責鐵路的勘察設計,還有其它兄弟部門負責管理和建設。1860公里的坦贊鐵路在5年多一點的時間建成,我國陸續投入近5萬人次,高峰時期有16000多中國專家和工人奮戰在建設現場。該鐵路穿越坦、贊兩國部分高山、峽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橋梁和隧道地基土質為淤泥、流沙,沿線許多地區荒無人煙,野獸群居出沒。全線工程浩大,技術復雜,施工條件異常困難。全線建橋梁320座,隧道22座,興建車站93個。老李說,在那些日子里,整個沿線到處是中國人,他們頂著烈日,沐風櫛雨,忍受蚊蟲叮咬,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但是,在那個年代,大家覺得援助第三世界國家是光榮的事,很少有人抱怨。
坦贊鐵路是中國援助非洲的標志性工程。坦贊鐵路建成后,成為把坦贊兩國連結在一起的一條主要交通干線,為贊比亞出口提供了一條新的、可靠的出海通道,打破了當時南非種族主義政權的封鎖,保證了贊比亞的主要收入來源。它是中國外交中的一筆無形資產,它甚至被看作中國與非洲甚至中國與整個第三世界“兄弟情誼”的豐碑,被譽為是一條幫助非洲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的“自由之路”、象征中非人民世代友好的“友誼之路”,在中非關系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豐碑。
裝滿貨物的列車行進在坦贊鐵路上。
坦贊鐵路建設過程中,160多名中非人民獻出了生命。在距離達勒斯薩拉姆西南24公里處,坐落著中國援坦專家公墓,坦贊鐵路從其附近通過。公墓內安葬著69位援助坦桑尼亞國家建設而殉職的中國專家、技術人員和工人。年紀最小的年僅24歲。習近平主席2013年訪問坦桑尼亞時專門談及坦贊鐵路,并專程前往援坦中國專家公墓憑吊,提出要弘揚坦贊鐵路精神,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使中非友好合作取得更加豐碩的果實。
老李說:“援建坦贊鐵路是一段無法忘懷的生命記憶。”當他看到滿載貨物的火車穿過坦贊鐵路線時,老李覺得他和他的同事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小李的努力同樣也收到了回報。在今年的世界杯比賽期間,馬拉維薩里瑪鎮的Ngolomi 1村的村民們第一次通過衛星電視收看到世界杯比賽。他們還能看到中國的電視節目,了解以前他們無法感知的外部世界。今年的7月16日,小李的手機收到Ngolomi 1村村長的一條感謝短信。短信用不太地道的英文編寫,但表達的感情是真摯的。短信稱:“我謹代表Ngolomi 1村全體村民感謝中國政府支持,使我們能夠觀看世界杯所有賽事。我們不會想當然地欣然接受,我們誠摯地感謝你們。我相信你們還會在很多方面幫助我們村。最后,祝愿所有的中國人民不管身在何處健康、勤奮!”小李說,盡管他每天跑村莊都要和村民聊天,但收到這樣的短信內心還是很感動;衛星電視給當地人民帶來生活方式的變化,幫助他們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戶。
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訪問坦桑尼亞時演講中指出,中國對非政策理念是“真、實、親、誠”。當時,小李作為10個留學生代表之一親耳聆聽了習主席的演講。他說,主席的演講情真意切,現場聽眾多次鼓掌打斷演講。在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說:“中非友好歷久彌堅、永葆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雙方始終堅持平等相待、真誠友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中非永遠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老李和小李,如同千千萬萬的奔走于中非合作的中國人一樣,在為促進中非友誼、落實國家對非合作努力著、奉獻著。
老李說,他雖然疼愛他的孫子,但支持小李在非洲工作。“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相信我的孫子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小李說,他爺爺那代人為中非友誼奠定了基礎。“在新的時代,我們年輕一代也應當為中非傳統友誼薪火相傳做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