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副總編輯伍剛
2018年10月19日,由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中國日報社主辦,中國日報網承辦的“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主題論壇“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在北京舉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副總編輯伍剛在論壇上發言:
據科學家研究結果表明,138億年前“大爆炸”誕生的宇宙還將存在1400億年,這個數字大約是宇宙現在年齡的10倍。
45億年前,地球形成。38億年前地球開始出現有機物,30萬年以后首次出現了物質分子、原子,7萬年前智人的出現,生命、人類先后經歷一系列重要的革命,7萬年前到12000年前的認知革命,12000年前到1500年前的農業革命,500年后出現歐洲的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工業革命、蒸汽機革命,帶來了一個航海地理大發現全球化時代,19世紀、20世紀到21世紀連續三世紀發現電力、電波、電話、電臺、電視、電腦、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正引領人類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深入實踐。
將于2018年11月7日至9日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聚焦“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從億萬年前的茹毛飲血時代跨越萬物智聯的新時代,人類面臨萬年未有之大變局,創新始終是推動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第一引擎、第一動力。
一、引領和驅動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式創新為第一動力,激活互聯網這一時代最大變量。
世界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所指出,人類1000年時間里,中國是世界GDP最大貢獻國,處在世界強國的第一陣營。中華文明作為人類唯一延續5000年從未中斷的文明。
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信息革命。1969年人類發明阿帕網,1993年萬維網問世,1994年中國作為第77個成員國加入國際互聯網大家庭,2008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互聯網用戶國家。
中國全面實現現實世界的新型工業化,同時實現中國8億網民進入虛擬世界、13億人口進入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世界。
工業革命時代過渡到信息革命時代,萬物皆比特,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互聯網日益成為全球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
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子商務國家,中國互聯網經濟占GDP比重4.4%,這一年,全球生成300億個網頁,中國和美國互聯網人口占全球23%和10%,全球15大互聯網上市公司美國11家、中國4家,總市值2.416萬億美元。
2014年7月25日,麥肯錫報告指出,中國互聯網經濟占比GDP比重已超過美國,中國中等收入人口已經超過美國總人口。
2016年11月22日,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調查報告稱,至2016年底全球47%的人口用上互聯網,總人數約為39億人。
截至2017年,全球手機使用人數已經接近人類75億總數,中國移動網民覆蓋超過90%。
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旗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現在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
中華民族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建立新中國經過近70年時間完成西方近400年蒸汽機革命、工業革命歷程,創造了世界發展的奇跡。
中國經濟總量在全球排名從改革開放之初居第11名,2005年中國超過法國居第5名,2006年中國超過英國居第4名,2007年中國超過德國居第3名,2009年中國超過日本居第2名。2010年中國制造業規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1位。
1979年至2012年,中國貨物出口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長率,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不斷提高,從1978年的10%上升到2003年的60%,中國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200多種產品世界第一、PPP世界第一、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世界第一大網民用戶國、第一大移動手機用戶國。各國經濟相互開放,形成“無國界經濟”,世界數字貿易依存度大幅提升。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11年第二季度,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市場,中國占據全球市場22%的份額,美國占據21%。
2017年6月16日,2013年至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2016年9月28日,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瑞士連續八年被評為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新加坡與美國分列二三位,德國排名第四,中國連續三年排名第二十八位。新加坡,日本和中國香港是三個進入全球競爭力10強的亞洲經濟體。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了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創新排名繼續攀升,從去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中國也是唯一進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國家。
目前,我國網民數量、網絡零售交易額、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規模已居全球第一,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實現重要突破。
二、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需正視現實短板、超越過去陷阱、勇對未來挑戰。
中國已經進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關鍵時期,信息革命為中國加速完成工業化任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美國學者斯考森指出,美國在200年建國創新歷程躍過人類5000年而躍居世界第一強國,他總結了28項規律。美國在過去的200年的時間,人均收入增加了30倍,一躍成為創新、開放的世界第一經濟強國,20世紀中葉,從美國發源的信息革命引領人類拓向陸、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疆域網絡空間。
中國有5000年從不間斷文明歷史,在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實施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3億人口進入了中等收入階級,有7億人消除貧困。中國提出全面信息化社會的國家戰略,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將建設網絡強國作為國家戰略,出臺《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三、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需推動人類傳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便捷高效智能服務轉型,建設智慧地球、智慧國家、智慧城市、智慧社區。
從傳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需要遵循信息社會三大規律:一是遵循摩爾定律,2018年人工芯片人工神經網絡超過人腦達300億個(每18個月電腦翻兩番)。二是遵循吉爾德定律,主干網帶寬每6個月增長一倍。三是遵循梅特卡夫定律,網絡價值等于節點平方。
近年來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為3%,而信息技術及相關產業的增長速度是經濟增長速度的2倍到3倍,信息技術和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已經超過25%。
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用全球最新互聯網信息創新技術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小康智能化社會治理現代化。
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技術重塑新型服務型政府。
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全面建設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上的智慧社會法治體系。
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建設數字地球、數字國家、數字城市、數字社會。
四、在陸、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疆域不懈探索,印證構建網絡空間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
只有在信息化占據制高點,才能夠掌握先機、贏得優勢、贏得安全、贏得未來。
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四點原則”“五點主張”。
四點原則是: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
五點主張是:一是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二是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三是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四是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五是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過去的兩千年中國是從5世紀到15世紀始終是世界上的技術和經濟的第一流的強國,其次是西班牙航海大發現、荷蘭發明了股市、法國的大革命、英國的工業革命,接著是美國持續兩個世紀引領全球,現在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又面臨著人類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關鍵時期,經濟的全球化、社會的多元化、文化的產業化、科技的市場化、渠道的網絡化、網絡的移動化、通訊的數據化、媒介的信息化、信息的碎片化、終端的傳媒化等等,需要創新引領,激活新興經濟,調整全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實現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軟件和硬件的融合,提供人類信息社會全媒體服務、全功能鏈接、全球化和本土化同步,消除人類的信息鴻溝,實現人類信息價值的共享。
未來五年,我國將全面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21世紀伴隨互聯網信息技術成長、進入社會主角的80后、90后、00后網生代正在引領時代巨變。
中國首倡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得到各個國家響應,紛紛推動信息技術創新,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進程,搶抓產業鏈重組和調整機遇,以第四次工業革命信息化浪潮轉型發展,各國加快網絡空間戰略布局,圍繞關鍵資源獲取、國際規則制定的博弈日趨尖銳復雜,全球加快信息化發展,發展信息經濟、建設數字國家、共建共享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全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