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生態環境部在重慶召開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暨試點工作啟動會,打響了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發令槍”。
會議主要目的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啟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暨試點工作。
根據安排部署,此次專項行動將排查范圍確定為長江經濟帶覆蓋的沿江11省市。具體來說,將以長江干流(四川省宜賓市至入海口江段)、主要支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清江、湘江、漢江、贛江)及太湖為工作重點,共涉及上海、重慶兩個直轄市,以及其他9個省的58個地市和3個省直管縣級市。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根本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基礎工作,是壓實各方治污責任的關鍵。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在會上強調,要充分認識到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排污口雖小,但問題不簡單,“牽一發而動全身”,可謂“小小排污口,環保大舞臺”。專項行動將通過兩年左右時間,重點完成“查、測、溯、治”四項主要任務,這將是一場硬仗,要“準備脫一層皮”。
查,就是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無人船監測以及智能機器人探測等先進技術手段和人工排查,全面摸清工業廢水排污口、生活廢水排污口以及所有直接、間接排放的各類排污口。
測,就是各地按照邊排查、邊監測的原則,制定入河排污口監測計劃,把排污口的水質情況“測清楚”,了解和掌握水里面都有什么污染物,當前的排放情況是怎么樣的。
溯,就是對監測發現排污問題突出的排污口進行溯源,查清污水的來龍去脈,厘清排污責任。
治,就是在排查、監測、溯源的基礎上,按“一口一策”的原則,分類型分步驟有重點地開展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對入河排污口整治實行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首先要弄清楚往長江里排污的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誰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指出,專項行動要緊緊扭住入河排污口這個“牛鼻子”,把入河排污口這個最重要的基礎性“底數”摸清楚,為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保障。
綜合考慮工作基礎、自然特點、氣象條件等多種因素,生態環境部決定將重慶市渝北區和江蘇省泰州市作為此次專項行動的試點。試點城市將全面查清各類排污口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實施分類管理,落實整治措施,形成行之有效、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規范和工作規程。其他城市“壓茬式”跟進,借鑒試點經驗做法,結合本地實際,全面鋪開排查整治工作。
按照工作要求,試點城市2019年上半年主要任務是“查”和“測”,即邊查邊測;下半年,統籌做好“溯、治”工作。對其他城市而言,2019年上半年主要任務是學習試點經驗,并按照試點總結出來的技術方案和工作經驗,制定各地市的“查、測”工作方案,并開展工作。
“這一次的排查與以往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只要向長江排水的‘口子’就要應查盡查。”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特別強調,排查工作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的拓展和深化。
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直屬單位負責同志,長江經濟帶11省(市)生態環境廳(局)、專項行動涉及的63個城市的政府及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泰州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以及沿江區縣黨委、政府負責同志在江蘇省泰州市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