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到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關系社會和諧穩定。他表示中國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贍養老人,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低生育率是導致社會老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老齡化問題可以通過提高生育率來解決。可問題是,增加的新生兒至少20年后才能進入勞動力市場。換句話說,20年后經濟效益才會顯現。我們還可以合理地推測,至少通過自動化,2039年的勞動力市場將完全不同于2019年,勞動力需求也會大不相同。
此外,如果勞動力市場的主要問題是人口數量,我們早應實現了充分就業。但事實上,我們并沒有實現。
中國更容易推進改革
中國可能會未富先老,但相較于其他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中國擁有一些關鍵優勢。首先,不同于歐洲,中國建立養老金制度、構建社會福利體系的時間相對較短、歷史包袱較輕,推進改革會更容易。其次,眾所周知,中國政府的執行力比西方國家政府強。第三,中國家庭人均儲蓄率高、中國人提倡孝老愛親,這意味著在中國,國家承擔的應對老齡化挑戰的責任比其他國家相對有限。第四,隨著中國頒布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大力投資教育領域,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很可能會因勞動年齡人口生產率提高以及老齡人口的健康和生活滿意度提升而抵消。
不過,這并不是說政府可以高枕無憂。養老金改革迫在眉睫。此外,老齡人口需要長期照料,再加上正在進行的家庭現代化,這意味著子女未來或不再一直愿意、甚至無法一直提供他們的父母所需要的支持。在這些領域,私營部門無疑會介入并提供解決方案。但這可能會加劇不平等,政府也不能坐視不理。
培訓、技術可抵消老齡化負面影響
必須要發展一個全新的、專業化的護理產業。即使子女愿意照顧其父母,但現實情況是,老年人的護理需求相當復雜,這意味著家庭之外的、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支持將更加不可或缺。
技術可以極大地解決這個問題。老年福祉技術的發展既可以改善老齡人口的生活質量、提高其獨立生活的能力,還可以降低人工護理的成本。
當然,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手段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其他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無論是通過增加人口、實施改革或其他任何方式。關鍵是必須制定一個全面的策略來應對這一挑戰,政府與私營部門通力協作、采取多種應對舉措。
中國可以很好地應對挑戰
我認為中國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方面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可以很好地摸索出一條應對這一不可避免的人口變化問題的有效途徑。但這需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團結協作。
其他低生育率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進一步放寬生育政策對提高生育率的影響很可能會比較有限。通常而言,很少有家庭愿意生育三至四個子女。但我們不應恐慌,我們應當記住多生孩子只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一個非常低效的方法。
(本文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和公共政策系副教授斯圖爾特·吉爾特-巴斯滕)
(斯圖爾特·吉爾特-巴斯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