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13日電(記者 李磊)兩會期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表示,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快速發展,成效顯著,但仍存在管理缺失、設計標準難以落實、施工質量不達標等問題。因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制定《行業無障礙專項評審審查認證認可機制》,避免無障礙設施的缺位、形同虛設或是先建后拆。
呂世明認為,應盡快建立一套行業無障礙的專業評審、認證、監督、驗收和處罰機制,這樣可以從源頭上保證無障礙建設系統完整、高標高質。同時要加強對注冊建筑師全流程的無障礙培訓咨詢,使培訓及案例進課堂、進校園、進工地,并將優秀的無障礙創新實用納入建筑獎項。
他說,該機制的建立可以大大避免設施建設走彎路或是返工,有助于降低成本、節約資源,人文價值和經濟價值并存。
據介紹,我國目前有8500多萬殘疾人。2.5億60歲以上老年人,其中4000萬處于失能半失能狀態,他們對無障礙環境有很高的依賴程度。除此以外,孕婦、兒童、大量傷病人員以及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都將是無障礙的受益者。
呂世明表示,無障礙環境可以為所有人提供宜居宜業、宜行宜游的美好生活環境,是實現所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措施。它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保障民生、完善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多項文件,都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出具體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密集出臺20多項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頂層政策和服務舉措,倡導無障礙人文理念。
呂世明透露,中國殘聯近兩年會同有關部門已經在北京新機場、雄安新區、哈爾濱、深圳、杭州和有關高校等進行了嘗試,從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源頭及早介入、強化推進,取得一定經驗和成效。其中,雄安新區市民中心、北京新機場等重大工程項目的無障礙設施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他表示,盡管國家制定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和《無障礙設計規范》,但是依法依規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還遠未達到基本要求,規范、標準又適用的無障礙設施尚有缺失,管理機制和手段缺乏,殘疾人在信息獲取方面仍存在較大障礙。
對此,呂世明呼吁,為保障殘疾人信息獲取,電視新聞和節目應普及添加字幕或手語翻譯,并為此要制定相關國家標準,嚴格節目的驗收。同時,教育部門應加大對既有校園無障礙的改造力度,提高新建校園設施的無障礙標準與數量和質量,盡快制定校園無障礙國家標準。文化和旅游部門要提升文化影劇院和場館的無障礙環境。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