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免經歷風雨和坎坷,而雨后的天卻顯得格外的美,尤其是那道橫跨天際的彩虹以及隱藏在彩虹背后的故事,讓人留戀,讓人回味, 讓人向往……充滿著愛的芬芳,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暖。
三年前,小倩只身來到浙江寧波這座陌生的城市求學。和其他遠游的學子不同,美好的大學生活對她來說更像是一場考驗。
小倩在高中時得了胰腺炎、膽囊炎,手術切除了膽囊,花費了10來萬元。她的父母年事已高,身體不好,父親又動過一場大手術。平日里,父母只能在家門口支個早餐攤賺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歷經千辛萬苦,小倩終于考入了大學,來到了寧波。她變得沉默寡言,稚氣未脫的臉上早已寫滿了堅毅。
“我也想和別人一起出去玩,追喜歡的劇、吃愛吃的零食,可我必須得賺學費、生活費,時間很緊張的。”小倩笑著說,“幸運的是,我成了‘彩虹助學’的學生,認識了爺爺奶奶,在寧波有了第二個家。”
她嘴中的爺爺奶奶是結對幫扶她的一對老夫妻,退休好多年了。經“彩虹助學”項目認識小倩后,他們的關系越來越親密。
“她很懂事,就像我們的孫女一樣,我們希望她能有一個好的將來。”老夫妻的話很樸實。老兩口經常邀請小倩去他們家里,每次都會做上一桌好吃的,幫她改善伙食。
小倩一個人在外,卻真真實實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她也時常牽掛著他們,每個節假日都會打電話、發微信,有空就上門幫爺爺奶奶收拾家務,陪老兩口嘮嗑。去年過年前,小倩給爺爺奶奶帶去了家鄉的特產,把老兩口高興壞了,還給小倩包了壓歲錢。
一年多相處,讓他們真正成了一家人。小倩的臉上又掛上了久違的笑容,“他們的好都存在我心里,無論將來如何,我都會好好報答他們。”小倩說。
與小倩相仿,小海來自中部地區,剛踏上寧波這片土地時,他心底里充滿了期待和興奮。可是貧困的家庭、年邁的父母,讓他面對學費、生活費時,常常感到無助、自卑和膽怯,他的求學之路也充滿了迷茫和困惑。
在學校老師和慈善義工的幫助下,小海在“彩虹助學”項目中,得到了姚叔叔的資助。兩人互加了微信,每當小海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了困惑的地方,總會去找姚叔叔聊一聊,而姚叔叔無論自己有多忙,都會及時回復他,給他講述自己的經歷,有時候是電話,有時候是短信,有時候是信件,只是沒有見過面。
“覺得生命被點亮了,瞬間覺得這個陌生的城市也像個家了。”小海告訴我們,姚叔叔像座希望的燈塔,讓他變得坦然從容。
因為心存感恩之情,小海在學習上很用功,連續獲得學校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他還經常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變得越來越開朗自信。
小倩和小海只是“彩虹助學”項目中眾多故事的縮影,愛心人士與貧困學子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通過“彩虹助學”項目,彼此信任、彼此關懷而構建了一個讓心安放的家。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為了弘揚社會正能量,激發社會助學熱情,讓更多的寒門學子得到社會的關愛。寧波市慈善總會和寧波晚報社于2005年共同發起“彩虹助學”項目,旨在幫助在甬就讀的貧困大學生,通過愛心市民認助結對的方式為每位受助學生提供每年3000元的助學金,直至大學畢業。
“彩虹助學”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甬城愛心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截至2018年底,“彩虹助學”共舉辦了16次,累計發放救助金額894.1萬,受助學生2448名。現在,這些受助學子有的已經完成學業走上了工作崗位,有的已經結婚生子,其中的很多人接過了愛心接力棒,幫助當年像自己一樣貧困的學弟學妹。
雨后的彩虹,無比絢爛,今年5月,第17次“彩虹助學”即將舉行,寧波市慈善總會呼吁更多市民關注、參與“彩虹助學”項目,獻上一份愛心,為這些貧困學子撐開一把遮避風雨的愛心之傘,在他們心中畫出一道彩虹。(記者 王學軍)
(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