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發布《關于推進綠色 “一帶一路” 建設的指導意見》。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離不開綠色金融——支持向環境友好型和氣候友好型經濟轉型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此后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勢頭強勁。2018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發行額突破300億美元。
擴大和加快這些經驗在推進綠色 “一帶一路” 建設中的應用,是一個長期但可實現的目標。
推動綠色科技發展的大好機遇
利用綠色金融來推進綠色 “一帶一路” 建設,是在100多個參與 “一帶一路” 建設的國家中推動綠色科技發展的獨一無二的機遇。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提供的數據,自2013年提出以來,“一帶一路” 倡議涉及多個領域投資,其中在能源和交通領域的投資分別約占投資總額的38%和27%。
能源和交通產業是全球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源,依據國際能源協會的統計數據,2014年這兩個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分別占全球總排放量的50%和20%左右。有鑒于此,在提供新的經濟增長機遇的同時減少這兩個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是“一帶一路”建設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機遇之一。
隨著大量投資流向綠色能源科技領域,能源生產經歷了一場綠色革命。有研究顯示,從2009年到2018年,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的年均能源成本分別下降了88%和69%,而煤炭和核能的成本分別增加了9%和23%。
中國的投資推動了綠色能源領域的科技進步和價格下跌。投資綠色能源技術并讓參與 “一帶一路” 建設的經濟體有能力使用,將使得綠色能源的生產成本和使用價格逐漸降低至可承受的范圍內。
與之類似,交通產業的投資也正在引發一場綠色交通革命:電氣化、自動化、共享交通和數字化已經改變了人們出行和貨物運輸的方式。
不過,在交通產業發展綠色金融會更為復雜,原因有二。第一,推動采用綠色方式出行比傳統方式更貴,眾所周知,修路比挖地鐵便宜,投資私營交通企業的財務收益比公共交通更高。
消費者需要做出明智的選擇
第二,投資綠色交通涉及的利益相關者的相互作用要復雜得多:出臺激勵性政策推動交通領域的綠色金融發展不僅涉及投資者和運營商,還會對日常消費選擇產生影響。
因此,推進綠色交通建設需要綠色金融和綠色政策的 “組合拳” 。世界銀行認為,將金融和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讓綠色交通投資變得更便宜、風險更低,從而將新興經濟體每年的綠色交通投資需求從1.06萬億美元降低至4170億美元。
中國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研發出了世界領先的綠色交通技術,在電動汽車出行方面成績尤為傲人。這些經驗,比如深圳截至目前已投資并運營1.7萬輛純電動公交車和4600輛純電動出租車,中國鐵路總公司投資建設并運營2.9萬公里的高鐵網絡,將非常有助于推進綠色 “一帶一路” 建設。
綠色金融面臨的挑戰
許多投資者在評估舊技術的風險和回報方面比新技術更有經驗。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從2014年到2017年,在參與 “一帶一路” 建設的經濟體獲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出資援建的能源項目中,大約六成是傳統的火電廠項目,僅有15%是可再生能源項目,其他的是核能和能源傳輸項目。
綠色金融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于綠色能源的分類存在差異。最后,許多國家其實并未盡全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比如,俄羅斯和埃及政府仍在補貼化石能源消費,針對綠色科技的激勵性政策卻改來改去,溫室氣體排放的定價機制長期缺位。
推進綠色 “一帶一路” 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立即行動起來。如果將中國和國際的資金用于在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發展綠色科技,必然會極大地推動綠色增長。
(本文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和綠色 “一帶一路” 研究室負責人克里斯托弗·納多皮爾·王)
(王遙/Christoph Nedopil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