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26日電(記者 孫曉晨) 5月26日上午,隨著首創集團2019密云生態馬拉松在密云順利落幕,席卷全國的馬拉松熱潮在北京的滂沱大雨中再一次顯示了能量。本次比賽由中國田徑協會和北京市密云區政府主辦,北京市密云區體育局、北京市密云區體育總會承辦,北京中銳體育產業有限公司運營推廣。
在男子全程比賽中,埃塞爾比亞選手包攬前三名,其中文德森·澤格艾以2小時16分55秒的成績獲得冠軍。女子全程冠軍是賈特馬·波波沙,成績為2小時48分52秒,她的同胞加特塔和貝洛獲得亞軍和季軍,男女半程冠軍分別是來自中國的藍捷懷和楊子葉。賽后眾多跑友都表示,大雨充滿挑戰,但這份獨特的經歷,挑戰自我的感受,將讓他們長久珍藏。
選手大咖云集
首創集團2019密云生態馬拉松比賽規模升級為10000人,是北京第二個田協注冊的全馬賽事,其中全程馬拉松3000人,半程馬拉松3000人,迷你馬拉松4000人。在獎項設置方面,馬拉松男女選手各錄取前八名,第一名獎金人民幣20000元。在選手方面,北京市選手(含各區縣)占總人數的93%,其中密云區選手占總人數的32.56%,年齡最大的參賽選手81歲,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只有1歲9個月。另外還有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加拿大、新加坡、德國、澳大利亞、法國、日本、美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32名外籍選手參賽。
在潮河兩岸,匯集了全國路跑屆多位大咖。比如六年跑了100場馬拉松,足跡遍布7大洲+北極圈、18個國家、81個城市的毛大慶。今年5月5日,他重返首馬完成地布拉格,實現了百馬收官之戰。此次參與到密云馬拉松,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1到100,這是一場勇者的征程,一場意志力的極限挑戰。密云馬拉松獨具特色,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參賽,期待在這里充分感受精品賽事的參賽樂趣,也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組織完備、服務出色、獨具特點,深受跑友喜愛的賽事。”他還說:“我的第一個馬拉松是一位大姐帶我跑下來的,當時我就想,以后我也要跑成大姐這樣,借用自己微小的影響力,帶動身邊人跑步。”
首創集團2019密云生態馬拉松主打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并在賽事組織中融入密云的特色,傳播綠色生態文化,展現自然生態美景,讓跑友體驗清新健康的生態環境,帶給跑友更加精彩的高品質賽事,將密云生態馬拉松打造成一張精致的城市名片。在本次比賽中第一次擔任兔子的謝星文賽前表示:“我是第二年跑密云馬拉松,第一次做全馬兔子,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去年密馬讓我感受非常美好,今年更期待為大家當好兔子,完成任務。”
風雨兼程密馬準備充分
為給跑友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及合理的安排訓練計劃,以及馬拉松賽事前后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賽道急救處理,賽事組委會在比賽前特別邀請中國女子馬拉松紀錄保持者孫英杰為跑友授課指導,增加跑友醫療救護知識的儲備,讓跑友掌握馬拉松運動科學的訓練方法,通過與專業講師的交流與互動,提升跑友的專業知識。已經第二次來到密云的孫英杰表示,“密云的青山綠水讓人非常享受,能在這里跑步,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馬拉松的幸福產業和整個賽事結合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夠享受生態密云,用腳步丈量生態,感受幸福密馬。”賽前根據天氣預報,組委會更新推送比賽天氣信息,對于可能出現大雨的情況作出提示,比賽中也準備了雨衣等應急裝備和預案,提示跑友科學跑馬。
對于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為保障跑友安全,組委會在賽事醫療救護上進行了充分的保障設置,本次賽事醫療保障分為8個保障體系:分別是起(終)點保障、賽道固定醫療站、賽道沿線救護車、隨跑急救車組、沿線醫療志愿者、流動醫療急救員、醫師跑團、外圍保障車組。每一位跑友在賽道上被全方位保護,守護所有跑友一起安全完賽。
不離不棄密馬珍藏記憶
今年密馬賽道將更加優化,賽事起終點設在萬象匯(水源路與順密路十字路口),出發后參賽選手將沿著清新自然、風景宜人的潮河兩岸奔跑,參賽選手將充分體驗密云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力圖打造最具自然生態特色的馬拉松賽道。在賽道沿途不僅打造了7公里綠色優美的精品賽道,還增加“花海公園”、“本土才藝園”,營造精致的景觀效果,打造出獨具密云特色的賽道景觀。
比賽中,參賽選手表示,密馬讓他們感受到了賽事的科技感,“賽事會新增電子參賽手冊非常方便,電子參賽手冊為選手提供詳細的賽事信息,包括查詢、定位、導航、美食美景、住宿推薦等功能,對于大家來說非常實用。”完賽后,對于賽道補給,跑友也紛紛表示“吃得很開心”,“水、面包、榨菜、能量膠、葡萄干、小西紅柿、黃瓜、西瓜、橙子、梨,補給非常充分,在比賽過程中,有這樣豐富又可口科學的補給,真是十分開心。全馬和半馬選手的完賽包還有健康堅果、原生態小西紅柿,也是很大的驚喜。”
更讓跑友感動的是,當每一個完賽選手被掛上獎牌,榮譽感十分驕傲:“這是一次非常獨特又難得的體驗,在大雨中,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遇到很多問題,但最終能跑完比賽,確實感到非常驕傲。跑馬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感謝和密馬一起作戰,期待明年再回來,一起開啟新旅程。”
(孫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