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當代中國面臨的迫切的時代任務,也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于2013年11月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這是黨首次明確地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將治理理論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是十分重要的理論創新,有助于推動治理實踐的發展,因而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
第一,這是黨執政理念的重大變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表明黨對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有了更新的認識,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寬廣胸懷和高超智慧。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他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在這里,十九大報告不僅明確地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而且指明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路徑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此外,十九大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時,肯定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列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同時,報告還規劃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的具體時間表。亦即:到2035年,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在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些主張都表明,黨已經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重要的政策議程。
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上通過的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也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是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的重要成果。這里不僅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全面深化改革”聯系起來,而且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聯系起來。這表明我們黨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充分的理論自信,從而將其規范化和制度化,使之成為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指導原則。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而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體現了黨的執政理念的重大變革。這一總目標的提出,可以推動黨和政府更新治理理念,通過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的各項制度,實現各自領域治理的制度化、科學化和法治化,從而推動治理實踐向更深更廣的范圍拓展,并取得更優更好的治理成效。
第二,這是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認識。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伊始就把探索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和國家富強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1964年,周恩來在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了在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標。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一直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解不斷豐富和完備。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傳統的社會觀念、社會結構和社會秩序會受到沖擊,社會風險和社會不穩定因素會增加,政治不穩定的因素也會增加,從而必須防范社會失秩和政治動蕩。當前,中國正處于高速現代化過程中,這使得社會不穩定因素急劇增加,稍一不慎,就可能出現社會失控局面。如何在現代化過程中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對于中國而言,是極其重要的關鍵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體系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并不斷探索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維護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這一重大問題,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正是對這一問題的重大探索和重要布局。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必然要求。通過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強對國家治理的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有利于克服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觀念方面和體制方面的障礙,有助于協同推動各領域的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全面性。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協同,既抓改革方案協同,也抓改革落實協同,更抓改革效果協同,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聚焦發力。這表明,中國在改革過程中涉及的各個領域,實際上也包含了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的各個領域,構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復雜系統工程,這樣,各個領域的改革必須始終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并注重推進改革過程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第三,這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新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一方面,國家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另一方面,統治階級掌握國家工具,需要承擔必要的社會職能。恩格斯指出:“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國家的社會職能,這是黨推動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發展的重要體現。
黨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對傳統國家觀念的重大突破,突出強調了國家治理的社會職能,表明黨對國家職能有了新的認識。國家的社會職能主要就是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即為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職能,其中包括:維護社會治安,興辦公共工程,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調節社會分配和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公共服務體系和提供公共服務,等等。當然,這并不是說,要弱化國家的政治職能、經濟職能和文化職能,只是由于時代的變化,中國的形勢也在發生變化,社會問題和社會建設成為當前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需要國家在強化各方面職能和發揮自身作用的過程中,強化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也就是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要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治理和社會自治的良性互動,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發展。
黨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意味著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的變化。當前,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非常復雜,各種挑戰非常嚴峻,在這種局面下,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力量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站在全局高度把握中國發展的基本方向、制定好發展戰略、統籌好各方力量、協調好各方利益,從而能夠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局面;而政府掌握著大量的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它更有能力參與公共事務的治理。所以,在國家治理體系中,黨的領導作用與政府的負責作用必須很好發揮,才能起到治理的效果。同時,社會力量正在壯大,社會組織與國家可以進行良性互動,能夠發揮在治理過程中的影響力;隨著公民素質的提高和公民意識的提升,其參與治理的熱情也在提高,其在治理過程中的作用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