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智利環境部長卡羅琳娜·施密特女士周日下午在馬德里宣布聯合國第25屆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25)閉幕式時,大多人的心情可用解脫,失望和憤怒來表示。
大會本來周五下午6點就結束,但因各方在一些核心問題上分歧難以調和,不得不一拖再拖。不要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通宵達旦馬拉松式的談判后,已疲憊不堪,有的聲音嘶啞,就連我們跟蹤報道的記者也被閉幕式時間10余次的改變(從周六半夜,到周日凌晨2點,又改到5點,上午8點,9點)折騰得精疲力盡。
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周五還在呼吁各國采取措施,在本世紀末將溫度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內。周日會議一閉幕,他馬上發推表示自己對會議結果失望。他說國際社會在更雄心勃勃地去減排、適應氣候變化及提供資金支持,以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失去了一次重要機會。
會議失敗的主因是各國在COP25文件關于巴黎氣候協定第6和第8條款描述上分歧嚴重。第6條款是關于碳排放交易市場。但以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為首的一些國家和大部分國家意見相左。巴西認為自己擁有的包括亞馬遜雨林在內的主要碳匯(carbon sink)應計入其減排目標,同時保護森林獲得的碳信用也可出售給它國,以計入它們的排放計劃。批評者稱此做法是重復計算,將破壞碳交易體系。由哥斯達黎加挑頭的31國表示如果允許澳大利亞和巴西這樣做,那完全不可能達到控制溫度上升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
巴黎協定第8條款是有關因氣候危害造成的損失和損害賠償問題。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等支持,幫助他們應對氣候變化。并答應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基金目標。
但經合組織(OECD)報告顯示2017年該資金兌現只有710億美元,而2016年更只有580億美元,離目標很遠。代表非洲國家的埃及外交官那舍(Mohamed Nasr)周日痛批發達國家不兌現承諾,他表示很多國家為此非常擔憂。他的話音一落代表們就迸發出一陣掌聲。
在2013年聯合國第19屆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制定了華沙國際機制來處理相關事宜。但這次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阻止文本中出現他們應該為歷史上碳排放負責的文字,讓很多發展中國家異常憤怒。
法國前環境部長圖比亞娜是巴黎協定的功臣,他表示美國現在一點不幫忙,而其它發達國家也正在觀望美國大選,造成一種觀望心態。
幾內亞負責的外交官表示美國采取拖延等策略讓他們什么也得不到。他表示其它發達國家,如歐盟、挪威、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應該與美國劃清界限,而不是躲在美國這個氣候罪犯的背后。
毫無疑問,美國這次是眾矢之的。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打擊巨大。美國上月初正式開始了退出巴黎協定進程,整個過程在明年11月4日結束,正好是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之后一天。民主黨候選人,從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前副總統拜登到參議員桑德斯和華倫都表示如果當選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而布隆伯格更是趕到馬德里會場為與會者打氣。他表示美國地方政府、企業和民間會繼續履行巴黎協定。
歐盟和一些島國對各國沒能在COP25上表現更大的減排雄心表示失望。歐盟上周剛剛推出綠色協議(Green Deal),力爭在2050年成為世界首個碳中和(climate neutral)的大陸。為此歐盟還計劃征收碳邊境稅,并在雙邊貿易協定中將氣候變化寫入其中。
不少島國及原住民團體在這次會議上情緒很激動。馬紹爾群島的代表談到該國政府準備用現代化技術將島嶼抬高,以避免在2050年海平面明顯上升時島礁被淹做準備時情緒激動。聽了確實讓人有共鳴。
中國代表在會上強調此次會議重點相比空喊口號,更應該是檢查各國對2020年前承諾的執行情況,用行動說話。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上周四在中國館活動發言時稱贊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上的領導作用,他贊揚中國在投資、發展和利用清潔能源上的巨大進步,并表示希望一年之后再看到中美在氣候變化上的全力合作。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2017年人均碳排放為7.5噸,居世界第47位,離美國人均16.5噸一半也不到。美國和歐盟仍是兩個最大的歷史碳排放戶。但中國進入21世紀后碳排放增加迅速,已占全球總量27%。毫無疑問,為了清潔的環境,為了地球和子孫后代,中國減排任務非常嚴峻。
在參加時裝行業減排行動的研討會上,我提問時對行業領袖的行動表示贊賞,但質疑時尚行業不停推出新產品、通過廣告等促銷來引誘大家消費,這有點自相矛盾。討論嘉賓紛紛表示同感。這對全民消費迅速膨脹的中國很有啟發意義。減少碳足跡,人人有責。
11月初由世界153個國家11000名科學家,其中包括中國科學家,聯合簽名的報告指出:地球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如果世界各國不采取重大減排行動,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
(本文原載于中國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