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10日電(記者單娟 陳美玲)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李明遠在兩會期間接受《中國日報》專訪。他表示,建議支持西安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動西北地區自主創新,為區域科技和經濟發展提供增長極,更好服務于我國高質量發展。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于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提高國家科技領域競爭力。”他說。
2017年,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對集聚的區域,到2020年在全國初步建成若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目前,國家已批復同意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但西北地區缺乏一個引領性、綜合性的國家級科創引擎。
西安作為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應當發揮自身優勢 — 科技人才多,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發展迅速,擁有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科研機構等 — 積極建設國家級科學中心,引領和帶動西北地區科技發展進入快車道,李明遠說。
他說,近年來,西安依托自身優勢,加快發展科技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已初步具備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條件。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1966年成立于西安,是我國唯一、專門、全面從事時間頻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科研機構,承擔著我國國家標準時間(北京時間)的產生、保持和發播任務,建設和運行著的長短波授時系統是我國的第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了國內唯一的天地一體星地綜合衛星導航授時試驗平臺,為我國的國家時間頻率體系、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空軍醫科大“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占地約60畝,主要圍繞腫瘤、心腦血管和代謝性等重大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開展系列研究工作。
今年1月,西咸新區與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總投資180億元的“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及年產1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涇河新城。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將達到400億元。
西安近年來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全國首個國家硬科技創新示范區。“硬科技”最早在2010年由西安的一名專家提出,指的是需要長時間研發和持續性投入的關鍵核心科技,比如光電芯片、航天、生物科技、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制造等。
西安正在與中科院合作建設西安科學園,規劃占地約5平方公里,總體項目建成后,中科院西安分院、地球環境所、授時中心、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及陜西省科學院系統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將整體搬遷至新址。推動機構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發揮創新力量集聚效應。
科技人才方面,西安交大、西工大兩所高校,基于其在機械工程、材料科學、電力工程、航空航天、海洋科技工程等領域的優勢,每年培養了大量的優秀科技人才。這兩所大學的國家大學科技園、以及西安高新區入選了國務院批準建設的第三批雙創示范基地。
西安擁有83所各類高等院校、在校學生近130萬人,兩院院士60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3個,各類科研機構460多家,累計建成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8個,2020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07倍。
產業支撐方面,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重點建設產業集群,航空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已建成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建議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準西安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進更多大科學裝置和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落戶西安,設立一批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加大對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持力度,提升西安乃至西北地區創新發展能力,更好地服務于我國高質量發展。”李明遠說。
(單娟 陳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