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廣州4月21日訊(記者 王志永)4月20日,中國網記者一行來到廣州,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向一同在廣東采訪的媒體團介紹了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情況。
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廣東有5.3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比2017年增加近2萬家。
馬興瑞表示,經過近四年努力,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馬興瑞強調,謀劃大灣區建設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比較優勢,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充分考慮港澳所需所想,積極回應港澳重大關切,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馬興瑞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廣東省把規則街接作為打破壁壘障礙的關鍵,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努力把制度之異變為制度之利。
在 CEPA框架下,廣東探索對港澳實施更短的負面清單。港澳企業在法律、會計、建筑等領域投資營商享受國民待遇,基本實現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依托“數字政府”平臺實現港澳企業商事登記“一網通辦”。近三年,廣東省新引進港澳資企業5萬多家,實際利用港澳資金3400多億元。
在金融領域,馬興瑞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正在有序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試點開展FT賬戶業務,“深港通”、“跨境理財通”、跨境移動支付等便利措施已落地實施。首期規模200億元的粵澳合作發展基金已投資184億元支持23個重點項目。累計276家廣東企業在香港上市,200多家港澳金融機構在廣東省設立分支機構。
此外,為加快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廣東已建成一批高水平創新載體,如東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廣東已布局建設10家省級實驗室,并與港澳合作新建20家聯合實驗室,吸引到近200位院士和40余位港澳科學家到廣東工作;全面實施大灣區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實際稅負水平與港澳趨同。珠三角九市累計發放個稅補貼23.9億元,引進近9000名境外創新人才。
廣東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內地就業許可,深入實施港澳青年實習計劃、青年同心圓計劃等交流項目,三地合作建設13家創新創業基地。目前在廣東的港澳青年創業團隊近600個、從業人員超過4000人。
與此同時,廣東省為了支持港澳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的重大科技計劃,向港澳開放1萬多臺大型科學儀器,累計跨境撥付財政科研資金1.5億元。
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廣東省積極引進港澳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分校開始動工建設,35家港澳資醫療機構在廣東落地,并可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隨著大灣區社保政策的有效街接,廣東省面向港澳居民發放社??ń?2萬人,常住廣東的港澳居民超過30萬人。目前,廣東的中、小學有9.5萬人港澳學生就讀,廣東的高校有1.4萬港澳學生在讀。
馬興瑞表示,三年多以來,大灣區機場群、港口群協同效應不斷增強。目前大灣區機場旅客吞吐能力超過2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均居世界四大灣區首位。
馬興瑞說,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志性工程建成通車,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大灣區創新實施“合作查驗”、“一地兩檢”等模式,2/3的出入境旅客通過自助方式通關,基本實現排隊不超過30分鐘。
(王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