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橋頭鎮花橋村黨支部副書記王龍霞,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產業,改善人居環境,從修通水泥路、喝上安全水做起,讓曾經貧困落后的空殼村逐漸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幸福村。
花橋村曾經的貧困發生率高達63%,因其自然條件惡劣,村內并沒有主導產業,年輕人基本選擇外出務工,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也荒廢了。
人們常說,溝有多深,貧困程度就有多深。怎么樣才能讓村子擺脫貧困的現狀?怎么樣才能讓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王龍霞開始了積極謀劃,同村干部以及幫扶工作隊反復調查研究,發現村里的氣候環境非常適宜中藥材+中蜂產業的發展路子。說干就干,王龍霞牽頭注冊了禮縣紫源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并通過多方協調爭取,發展中蜂400箱、黨參200畝,帶動34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為2020年整村脫貧奠定基礎。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作為黨支部副書記,近年來,王龍霞充分發揮黨支部和勞模帶頭作用,帶領黨支部通過“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采取合作社帶動、群眾入股的方式發展特色產業,既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又能調整產業結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
基礎條件好了,村黨支部核心強了,村上人心就齊了。在環境衛生整治整治工作中,花橋村共動員人力132人次,拆除危舊房34戶67間,王龍霞自己也積極籌措資金27萬元,對164間有使用價值的舊房進行改造,打造小景點、小花園7處。一邊是鳥叫蟲鳴的村莊,一邊是流水淙淙的河流,花橋村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人們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吃完飯就會在村里轉轉,呼吸新鮮空氣,村里現在啊,可比原來變化大多了。”村民劉杜世笑著說道。
“只要是她閑著,就會過來給我洗衣服,陪我嘮嗑,這么好的書記,我們都記得她的好呢!”這是村里的老人陳梅對王龍霞的評價。在花橋村,哪里有困難有矛盾,哪里就有王龍霞忙碌的身影,給村里行動不便的老人做飯、洗衣服;為符合條件的家庭爭取幫扶資金,并為他們聯系打工掙錢的渠道……田間地頭、屋里院外,她經常和大家嘮嘮家常,同村民打成一片。村里大小事,她都要知根知底;每家每戶的困難,她都熱心幫忙。“咱們大家伙都信任她,工作認真,對我們也真誠熱情。”村民謝寬行說道。
“花橋村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大家的奮斗努力。下一步,我們村支兩委將繼續朝著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目標挺進。”王龍霞說。
(受訪者供圖)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