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燈火輝煌,星光燦爛,今夜我們共同相約在瑤寨的晚會現場,一起來感受花瑤的民俗風情。此時,請大家雙手合十,一起面對這幸福之火許下一個美好的心愿……”
8月6日晚的楓香瑤寨四合院內,篝火熊熊燃起,八方來客紛至沓來,在主持人張琳和花瑤阿哥阿妹的熱情互動下,游客們魚貫上場,載歌載舞。
這樣熱鬧歡快的場景,自進入暑期旺季以來,每晚都在寨子里上演。
(8月6日晚,溆浦縣楓香瑤寨,身著艷麗服裝的花瑤姑娘在篝火晚會上給游客表演瑤族舞蹈。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楓香瑤寨,位于懷化市溆浦縣穿巖山森林公園的高山上,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由三棟木質結構大樓與一條文化長廊形成四合院結構。擁有山景客房40余間,集餐飲、多功能廳、休閑吧等于一體,目前整個8月份的房源已全部訂滿。
(8月6日,溆浦縣楓香瑤寨,游客在無邊泳池里游泳嬉戲。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這個充滿花瑤風情的寨子,既是一座民宿,也是一處網紅景點。來到這里,你可以到“云端瑤池”,浸泡在高山泉水之中;換上花瑤民族服飾,與當地人圍火起舞;再起個早,賞日出、云海奇觀。
文旅融合所創造的福利,不僅給景區帶來了人氣,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財氣。
“我在這里出生、長大,當然希望來到這兒的每一個人都喜歡,甚至留在這兒。”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公司員工張琳回憶,2019年,當看到家門口的景區發出招聘公告時,酷愛旅游、熱情好客的她便立馬辭去了原本在縣城的工作,決定返鄉發展。
近年來,溆浦縣把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依托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公司,采取“公司+農戶”模式,在旅游開發中,通過勞務用工、就業安置、扶持創業、資源入股等形式,鼓勵景區及周邊群眾參與進來,開辦農家客棧,參與旅游接待服務。
(8月6日,溆浦縣楓香瑤寨,游客在無邊泳池里游泳嬉戲。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以楓香瑤寨為例,300名員工中當地村民就占到了九成以上。輻射到景區及周邊其他民宿,在穿巖山村,幾乎每戶都有一名“雪峰山”員工。
如今,張琳白天當導游帶團,晚上兼職當晚會主持人,旺季時月收入能達到8000元。
而像張琳這樣“干兩份工,拿雙份收入”的還不在少數。目前,溆浦縣246家鄉村民宿中,就有不少是由農戶出房屋自行管理,公司為其裝修、打造。這樣一來,村民既是員工也是房東,既能拿工資還能收獲房租。
讓老百姓在“文旅融合”的大舞臺上唱主角,還讓游客們收獲了更地道的風土人情,以及更舒適的旅途體驗。
(8月6日晚,溆浦縣楓香瑤寨,瑤寨特色篝火晚會甚是熱鬧。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感覺到了這里,就會自然而然地忘掉城市生活的繁雜。景區的人都很樸實,游玩過程中也不會有什么額外的收費,人與人相處特別的真誠。”帶著一家四口從長沙來度假的梁女士,正給兒子換上剛租的一套花瑤服飾,四處拍照。第一次穿著民族服裝的小朋友有一點羞澀,但他悄悄告訴記者:“我很喜歡這里,因為這兒跟城里不一樣。”
■記者手記
每一個村民都是“家鄉推薦官”
蔡矜宜
夏日的穿巖山上,晝夜溫差明顯。藏在山之巔的楓香瑤寨,如這天氣一般“很冷也很熱”。冷的是涼爽的天氣,熱的是民俗文化帶來的煙火氣。
白天的瑤寨,大家各忙各的,或踱步在統溪河邊,或行走于玻璃棧橋上,或者到茶馬古道、鐵索吊橋感受一番紅色文化。
傍晚,寨子里的人陸續“回家”,四合院里好不熱鬧。每晚8點到9點的篝火晚會時間更是熱鬧,住在周邊民宿、客棧的“鄰居們”都來了。熱情的花瑤阿哥阿妹拉著你跳舞、唱歌,這種差異化的民俗風情,是城市無法體驗到的。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鄉村旅游,來的大多是城里的客人,追尋的是一種回歸自然、重拾鄉愁的慢生活。
把一座民宿打造成一處人文景點,人是關鍵。
讓村民們自己來當導游、表演者、服務員、民宿老板,推介自己家鄉的美景、美食、傳統民俗……在這里,每一個村民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每一個村民都成了“家鄉推薦官”。
正如景區工作人員張琳所說:“雖然白天帶團,晚上主持,有時會感到疲憊,但我經常忘了自己是在工作,因為我愛我的家鄉,也希望所有走進這里的人都愛上它!”
(蔡矜宜 劉濤 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