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記者來到“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走在路上,不時能聽到鄉村大喇叭宣傳黨的理論政策;隨處可見志愿服務隊員,為困難群眾提供熱心服務……
“六講方陣”,讓文明新風遍地開花
在“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沙洲瑤族村芙蓉學校五年級學生朱銳擔任“小講解員”,為游客講述“半條被子”的故事。
去年,汝城縣舉辦“紅色汝城”講解志愿者培訓班,朱銳和同學報名參加。學成歸來后,朱銳主動到景區為游客講解,還積極參演“半條被子”故事情景劇,參加紅色歌曲合唱等。
紅色故事接力講,紅色基因代代傳。沙洲瑤族村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要內容,組建紅色宣講團,形成黨員講黨課、干部講政策、專家講理論、能人講技術、村民講變化、模范講事跡的“六講方陣”。
“群眾在哪里,我們就講到哪里;群眾喜歡聽什么,我們就講什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向群說,“我們把‘固定講臺’變成‘流動課堂’,深入小廣場、街頭、巷道、田間地頭,用群眾聽得懂的話,讓群眾‘零距離’‘全方位’地了解黨的理論政策。”
如今,“一支話筒作宣傳,一本本子記民生”的場景,在村里隨處可見。宣講團的志愿者白天搞生產、傳技術,晚上舉辦“夜談會”,聽民聲、解民憂。
“每年雨季,村里會出現內澇,要盡快將排污水管建造好”“怎么辦好民宿,村干部要多出主意”……朱向群說,每次“夜談會”收獲滿滿,村里工作有商有量,形成了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的良好局面。
該村還創辦農民夜校、文學書法傳習所基地,開設夜課堂、讀書班、故事會,舉辦演講賽等,讓村風更正、民風更淳、觀念更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相繼落戶該村。
“紅色管家”,讓文明實踐落地生根
新時代文明實踐,既是為了群眾,也要依靠群眾。沙洲瑤族村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通過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等,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文明實踐參與者。
中午時分,村里老黨員朱小勇還在忙著引導游客車輛有序進入景區。他是沙洲景區的一名保安,同時也是村治安協會會長、村民理事會理事。除了干好本職工作,還要幫忙解決各家各戶的煩心事。
誰家里的燈壞了,鄰居之間鬧了矛盾,有人要辦理醫保手續……朱小勇都會帶人上門服務。“看到鄉親們緊鎖的眉頭舒展,我們心里充滿喜悅。”朱小勇說。
近年來,沙洲瑤族村相繼成立村民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治安協作會和好人協會,組建黨員模范先鋒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等,村民統稱他們為“紅色管家”。
“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就要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郴州市委派駐沙洲瑤族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譚詩華說,不論是在議事理事、環境整治等日常工作中,還是在連心走訪、志愿服務等活動中,村里70多名“紅色管家”發揮了重要作用。
“多樣化的治理方陣,承擔了村子治理的大量繁瑣任務,也充分激活了群眾共治共享的主人翁意識,成了基層組織不可或缺的得力幫手。”譚詩華說,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鄉村治理由過去黨員干部“一頭熱”,轉化為干部群眾“齊發力”。
村里還通過“道德紅黑榜”“景區服務之星”“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推動文明新風不斷積淀厚植。
“身邊的好人多,榜樣多,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感到很幸福!”村民朱新亮說,“紅色管家”就是村民身邊的宣傳員、服務員,有了他們,就能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羅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