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于佳欣 屈凌燕 魏董華
◇“義烏造”走向全球,因為這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更源自“中國制造”不斷提升的品質與品牌
◇云采洽、海外分市場、海外倉、代參展等一批新模式、新業態紛紛涌現,全球貿易低迷下,義烏大踏步走出去,出口逆勢顯著增長
◇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選擇留在義烏,因為這里有多元、包容、開放、融洽的人文環境
40年前的“馬路市場”,如今變身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買全球,賣全球”:210萬種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此匯聚,又銷往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數據成為預測全球經濟趨勢的風向標;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萬名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的外商,在此安居樂業、和諧相處……
這里是浙江義烏,中國義烏,也是世界的義烏。
40年間,義烏接續奮斗,創造了“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義烏經驗,實現自身跨越發展。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提供了高質量發展的義烏樣本。
“中國制造”升級的窗口
堅持“興商建市”“貿工聯動”,今天的義烏市場,已成為小商品制造走向全球的重要門戶。這里帶動了全國20多個產業集群、210萬家中小微企業,商品遠銷233個國家和地區,向全球持續輸出中國小商品質量、品牌、標準。
“這個冬天不太冷。”走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三區,能充分感受到卡塔爾世界杯給體育用品商戶出口帶來的溫度。
有人說,“義烏制造”“踢”進了世界杯。32強的旗幟、加油鼓勁的喇叭和哨子、足球、球衣、大力神杯擺件和抱枕……據義烏體育用品協會估算,“義烏制造”幾乎占到整個世界杯周邊商品市場70%的份額。
“義烏造”走向全球,因為這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更源自“中國制造”不斷提升的品質與品牌。
對此,義烏奧凱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吳曉明深有感觸。作為卡塔爾世界杯官方授權的紀念品足球生產商之一,吳曉明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70%,最忙的時候50天趕制了10萬個足球。
一個看似普通的足球,要經過剪裁、下料、印色、配染、裝球膽、縫制等10道工序。在吳曉明的足球工廠印刷自動化生產線上,三秒鐘就能完成一個整球的球皮,高效且精準。吳曉明沒踢過足球,卻被稱為“懂球帝”,一個足球拿在手里,他只需看一眼就知道圖案是否對位、轉角是否工整。
“我們做的是自有品牌,生產款式都是自己說了算,利潤也更高。”一開始做貼牌生意的吳曉明,2000年選擇創立自主品牌。他感慨:“這就像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看著他一天天成長,很有成就感。”
如今在義烏,像吳曉明一樣做自有品牌的商戶隨處可見。從販賣商品到自產自銷,從仿制到創新,從貼牌生產到自有品牌,義烏市場形態的變化展現了這個城市的活力,也折射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創新是第一動力。過去十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近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義烏,這個中國外貿的晴雨表,成為觀察中國制造業活力的窗口。
小商品背后也有大技術。在義烏科瑞特數字品牌服務中心,集聚了義烏文具類龍頭企業的各類產品。“過去,大家比拼誰的報價低,現在是爭著考慮誰更能滿足用戶需求。”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黃平說,文具筆變化的背后是工藝技術的進步和革新。
從最初出口小商品為主,到如今出口太陽能光伏板、汽車整車及零配件、智能設備等,由義烏開出的“義新歐”班列搭載的貨物,也見證著“中國制造”的迭代升級。
“無中生有”,這個用來形容義烏發展的詞語,如今也是義烏光電光伏產業的發展寫照。堅持項目為王、招大引強,義烏從零起步,打造出信息光電和汽車制造兩大千億級現代制造業集群。2020年,義烏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今年上半年,義烏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節能環保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分別達90%、80%、70%以上。
在義烏商城大道與福田路交叉口,一個嶄新的數字化市場雄姿顯現。這個瞄準新能源市場需求、立足自身優勢的市場,將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產品展示交易的專業市場。
新市場,新產業,新未來。未來五年,時尚、信息、裝備、健康……更多新興產業將成為義烏經濟新的增長點,也將繼續見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鏗鏘步伐。
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順應發展大勢,堅持改革開放,義烏市場成為融入雙循環的重要節點。過去十年,義烏的出口額增長5.4倍,進口額增長近10倍。對內物流直達1500多個縣市,對外聯通“一帶一路”,275條國際專線遍布全球。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稱義烏經驗是“打通內外貿 構建雙循環”的典型案例。
“境外采購商來不了,我們就把市場開到他們家門口。”今年6月30日,“世界超市”義烏的首個海外分市場在迪拜成立。
占地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6億元,這個小商品市場將義烏百萬種商品“搬”到迪拜,讓境外采購商在家門口實現看樣、選品、下單。
落子迪拜,布局全球。義烏堅定“走出去”,云采洽、海外分市場、海外倉、代參展等一批新模式、新業態紛紛涌現。全球貿易低迷下,義烏出口仍逆勢顯著增長。今年前10個月,義烏進出口總值達3978.7億元,同比增長27.8%。
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這種闖勁和韌勁,是義烏成長過程中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又何嘗不是中國創造發展奇跡的密碼。
從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花落義烏,到義烏首創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在全國復制推廣;從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到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成立……一系列改革開放舉措,讓義烏從一個區域性市場成長為全球性市場。
過去十年,義烏的出口額從569.1億元躍升至3659.1億元,增長5.4倍,以全國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省八分之一、全國五十五分之一的出口額。
早在2013年,當外界認為電子商務將讓“世界超市”走向消亡時,義烏就以“電商換市”的魄力與行動作出選擇。2020年義烏再次搶抓數字化機遇,于當年10月推出Chinagoods,至今已撮合產生超千萬元的交易額。
在義烏市伊凌諾衛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明的展廳,幾個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敲著電腦,與大洋另一頭的客戶線上溝通。“直播間還有一幫人籌備第二天的海外直播。”他說。
劉軍明坦言,疫情讓與客戶見面變得更加困難,但危機中也有商機。依靠這些年線上運營經驗,劉軍明全力入駐義烏市場官方線上交易平臺——Chinagoods,利用平臺上的私域流量,精準獲客。“今年上半年,我們80%的新客戶來自于線上,通過在線溝通,我們還根據客戶需求開發了新產品。”
順應大勢開新局。在搶抓發展主動權的這步先手棋中,義烏努力更快一個身位。
星寶傘業負責人張吉英做了十幾年高端雨傘,客戶遍及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她加快向國內消費者靠攏。“雨傘不僅遮風擋雨,更是我們的時尚配飾。”張吉英說,抓住國內消費市場升級的契機,就能撐出一片新天地。
今天的義烏,對內鏈接全國287個二級分市場,物流直達1500多個縣市;對外聯通“一帶一路”,156個海外倉、275條“環球義達”國際專線織密全球貿易服務網絡。
既立足國內大市場,又通過進出口將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連接打通。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稱義烏經驗是“打通內外貿 構建雙循環”的典型案例。
在義商智庫執行院長周淮山看來,面對外部復雜多變環境,義烏表現出高度的市場靈敏度,從口罩、防護服,到取暖神器,再到世界杯周邊產品,一個個產銷熱點頻出,顯示出義烏市場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巨大優勢。
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平臺
新時代十年,義烏發展進入“快車道”。今年以來,“義新歐”開行已超2000列,為穩定國際供應鏈作出重要貢獻。在義烏,各類外資機構有8000多家,常駐外商1.5萬人,尊重、包容、開放、多元的環境,是義烏的引力,也是中國吸引全球外商的魅力。
近日,在義烏鐵路口岸,一趟滿載100個標箱“浙江制造”商品的“義新歐”中歐班列鳴笛啟程,駛向西班牙馬德里,這是“義新歐”中歐班列今年以來開行的第2000列班列,也標志著“義新歐”提前完成全年開行目標。
據義烏市陸港集團鐵路口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菁華介紹,自2014年開行以來,“義新歐”中歐班列業務范圍已輻射境外50多個國家和160多個城市,不僅惠及沿線國家和地區,也為東西方架起一座增強交流的“金橋”。
疫情期間,“鋼鐵駝隊”逆流而上,成為各國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義新歐”中歐班列保持開行不停,不僅為“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了暢通的國際物流運輸通道,也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中國貢獻。
奔馳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義新歐”,將中國小商品源源不斷送往沿線國家,也帶著一箱箱“洋貨”滿載而歸。出生在著名僑鄉浙江青田的周旭峰做著西班牙紅酒與橄欖油的進口生意,乘著義新歐中歐班列的“東風”,他的跨國生意風生水起,近年來進口紅酒的種類已經增長了七八倍。
建設中國進口商品城、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孵化區、進口副食品市場等進口專業市場……堅持出口進口雙輪驅動,義烏市場加快轉型升級。10年來,義烏進口額自22.8億元躍升至243.9億元,增長近10倍,2020年以來連續實現翻番增長,“買全球”的構想正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尊重,包容,開放。”在義烏經營一家餐廳的約旦人默罕奈德用這三個詞語來概括他理解的義烏。
在義烏,江東街道雞鳴山社區有著“聯合國社區”之稱,這里接近一半的常住居民是來自58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人。不同文化風俗、各色異國元素交織,成為這座浙中小城國際化的窗口。
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共同選擇留在義烏,除了尋找經商致富路外,也因為這里多元、包容、開放、融洽的人文環境。
在義烏,注冊一家外貿公司只需3天,辦理一宗出口貨物通關手續最快僅需1分鐘。“吃改革飯”長大的義烏正在讓更多的改革紅利,在醫療衛生、子女教育、法律服務等方面產生溢出效應。
在浙江高質量發展奮力推進“兩個先行”的道路上,義烏也在向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為包容的方向邁進。小商品,大世界。義烏,提供了與世界合作共贏的中國案例,向世界持續講述著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未來的義烏,令人期待。(《瞭望》)
(于佳欣 屈凌燕 魏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