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4日電 2023全國兩會已拉開帷幕,《中國日報》近日采訪了一些身處北京的國際學生和學者,以了解他們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及其發展的看法。他們表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描繪了中國未來幾十年的愿景,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啟示,超越了“本國優先”,是追求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
“西方現代化是由利潤和資本主義驅動的。所以,只有一小部分人享受了現代化,這是不公平的,但在中國,現代化的目標是讓所有人享受現代化,”就讀于北京語言大學的意大利學生蓋亞·瓦提亞托(Gaia Vattiato)說道。
來自清華大學的塔吉克斯坦學生艾哈邁多夫·賈沃希爾(Ahmedov Javohir)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許多方面都與西方不同,主要是綠色和和平發展。賈沃希爾說:“這是由經濟增長必須可持續和環境友好的信念驅動的。在過去20年里,中國在中亞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包括修建鐵路、高速公路等,促進了地區經濟和貿易。”
來自日本的清華大學學生富田莉央(Tomita Rio)以共享單車、移動支付和外賣為例,表示中國的科技發展和國際化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還贊揚了淘寶、中國制造的化妝品等許多在日本很受歡迎的創新,是國際化的象征。
“這是人類進步的一種新模式,它打破了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話。”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說,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發展提供了另一種選擇,為人類實現更好的社會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
湯之敏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從高比例重工業和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和更加均衡的產業結構的過渡過程。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在多個領域進行了改革,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從2012年51.932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114.367萬億元。
“中國的成功被公認為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湯之敏表示,雖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具有中國特色,但也將激勵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自己的發展繁榮之路。“這表明,現代化不僅僅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這是一個不斷改革創新的長期過程。”
湯之敏強調,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功還得益于中國政治的穩定和中國共產黨的高質量執政。“國家在扶貧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證明了這一點。”他說,中國擁有14億人口,在消除絕對貧困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方面取得的成功,激勵了許多國家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減貧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方法。“這體現了中國所說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式現代化本質是人的現代化,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給湯之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來,中國與泰國在多個領域共同推動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包括擴大電動汽車市場、共同建設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場等。“中國是綠色發展的先行者。隨著許多其他亞洲國家也在朝著同樣的方向前進,中國將有更多機會分享其經驗,為實現地區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他還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超越“本國優先”,是追求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
最后,湯之敏指出,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東盟國家也期待與中國密切合作,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編譯:胡曉珊 編輯:馬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