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聚集度全球第一,株洲有何秘訣
——從三個“鏈事”看株洲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抱團闖世界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義剛 李永亮
通訊員 張燦強 姜楊敏 文軼洲
“一杯茶的時間,就可集齊生產一臺電力機車的上萬個部件,集結全球產業鏈頂尖專家。”第三屆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制造產業博覽會前夕,中國中車集團一份資料形象地評價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
以3家主機公司為龍頭,400余家株洲軌道交通裝備企業融通發展,可解決80%以上配套產品和技術,產業聚集度全球第一。
株洲“以大帶小”、上下協同,牢固的“命運共同體”,鍛造出“中國智造”強大的韌性和抗壓能力。
為出口輕軌穿上“綠色跑鞋”
——一家龍頭企業引領53家骨干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小巨人”
冬天的墨西哥蒙特雷風景旖旎,輕軌3號線上,一列“中國造”列車“安靜、順滑”穿城而過,成為城市一抹亮麗風景。
時光撥回到4年前。
2019年,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成功拿下蒙特雷輕軌車輛訂單。對環保有著極高要求的墨方提出,采用彈性車輪,且一年內交付。
彈性車輪是一種在輪箍和輪芯之間鑲嵌橡膠的車輪,能有減振降噪效果,被稱為列車“綠色跑鞋”。中車株機本打算采用進口車輪,可當時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停擺”,到貨周期至少8個月。
這是中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首次服務墨西哥,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中車株機將目光投向3公里外的本地配套企業——株洲九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彈性車輪核心技術長時間由國外供應商掌握。早在10年前,中車株機就有意識地開展進口設備國產化研究,并于2016年試制出首款彈性車輪。
試制成功只是第一步,裝車驗證才是關鍵一步。最初,試驗數據一切正常的彈性車輪,在裝車驗證時輪箍與輪芯之間出現“打滑”現象,存在引發車輛脫軌的隱患。
癥結找到,聯合攻關加速推進。
中車株機技術團隊結合多年研發經驗,在橡膠蠕變性能、金屬界面摩擦性能等方面,開出設計結構“優化藥方”。九方裝備改進產品設計方案,研發出一套低噪彈性車輪的試驗測試方法及新設備,建成我國首臺(套)自主化設計生產的滾動疲勞試驗臺。
首款國產彈性車輪終于成功研制,中車株機提前兩個月交付首批車,得到墨方客戶肯定,同時將成本、售后、檢修等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前,裝載國產化彈性車輪的輕軌列車已在蒙特雷安全運營2年半,中車株機還將業務拓展到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為其定制鉸接式輕軌列車,整體現代化改造地鐵1號線。
“在‘鏈長’帶動下,我們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學習借鑒成熟管理經驗,實現‘跟車出海’。”通過此次合作,九方裝備總經理周后葵不由感慨。
中車株機副總經理徐海霞介紹,通過產業鏈融通發展,中車株機帶動產業鏈突破一系列“卡脖子”難題,引領53家骨干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小巨人”。
智軌“鏈”向未來
——一輛智軌帶著100余家企業跨界
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市,全球首輛氫能源智軌正進行新一輪路況測試。
智軌是以地面虛擬軌道為導向“跑在馬路上的火車”。作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一款跨界產品,它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列車的印象,刷新了世界對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的認知。
智軌闖天下,并非中車株洲“獨闖”。
智軌內部密布各類線束。通俗來說,線束是智軌的“血管”“神經”。
為確保智軌質量和穩定性,中車株洲所在選擇線束供應商時,參考高鐵線束標準進行篩選。
“經過廣泛篩選,最終湖南眾連線束股份有限公司進入我們的視野。”中車株洲所下屬湖南中車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智軌研發,公司物流采購部部長李晶介紹,眾連線束深度介入智軌研發,在馬來西亞古晉市氫能源智軌研制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智軌宜賓生產基地投產,眾連線束緊跟其后,在宜賓成立子公司,實現零距離配套服務,解決當地供應鏈配套能力低問題。
在眾連線束幫助下,中車智行建立智軌線束平臺,不斷推動產品迭代。
自2017年面世以來,智軌已從株洲走向全國,從國內走向國際,目前開通運營線路7條,運營里程近120公里,在建線路12條,其中海外3條。
與智軌同向而行,2015年成立的眾連線束迅速壯大,成長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高鐵、地鐵、輕軌、智軌以及汽車等多種交通設備,年銷售額3億元以上。
“智軌帶動鏈上100余家企業一起發展,共建新的智軌供應鏈生態圈。”湖南中車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經理謝軍說。
專項攻關鑄造國之重器
——眾企聯手攻克20余項“卡脖子”技術
近年來,中國中車集團將高鐵技術與管理創新性引入風電領域,推動高鐵技術向風電產業平移,解決風電裝備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
12月4日,福建海上風電場,歷時近半年運營,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各項運行數據和發電指標正常,漸入佳境。
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今年7月并網發電,葉輪直徑252米,單臺機組每轉一圈能發電34.2千瓦時,被稱為“海上巨擎”,入選“2022年度十大國之重器”榜單,標志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研發制造再上新臺階,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000多公里外的株洲,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海上風電技術研發部經理李華,正帶領團隊對“海上巨擎”核心動力的研發過程進行“復盤”。
“海上巨擎”核心動力是16兆瓦中速永磁風力發電機。防止電流通過對軸承造成電腐蝕,是16兆瓦中速永磁風力發電機研發最大的瓶頸,也是海上風電領域的世界難題。
為盡快攻堅,中國中車集團牽頭,采取“揭榜掛帥”,成立以中車首席專家牽頭的專項攻關團隊。
“我們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把通過的電流降低100倍,從0.1安每平方毫米降到0.001安每平方毫米,不會出現腐蝕。”李華說,通過與客戶、供應商等產業鏈縱向之間,以及與中車內部軌道、工業驅動、新能源汽車驅動等領域橫向之間的協同創新,成功解決中速超緊湊風電機組軸承電腐蝕等多項技術難題。
近年來,中車株洲電機與國內外知名風電整機廠商攜手共進、共同成長,陸續研制成功100余款首發產品,協同攻克中速永磁發電技術、鋁導體技術、直驅永磁分瓣式技術等多項難題。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2020年11月,在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三大龍頭企業推動下,株洲掛牌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創新“促進機構+行業協會+平臺公司”運營模式,圍繞綠色節能技術、智能化關鍵技術等七大共性技術開展研制攻關,目前攻克20余項“卡脖子”技術。
(視頻制作:廖義剛 李永亮 吳若妍)
原載《湖南日報》(2023年12月5日03版)
責編:顏青
一審:顏青
二審:廖義剛
三審:羅毅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