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陽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林民 攝
山銀花,因其耐陰耐寒、經濟效益好、藥用價值和保健用途高,被廣泛認為是助農增收,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
近年來,在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山銀花產業從有到大,從大到強,實現了從“規模種植”到“創新研發”、從“賣原料”到“賣品牌”的升級轉變,走出了一條“三產融合發展、鏈條全系開發”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山銀花已成為全縣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黃金”產業、品牌產業。
日前,在綏陽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內,一條全新的瑤浴球生產線正在抓緊調試。在經過稱量配料、制粉、球形壓制、冷藏干燥、縮模、內外包裝等多道工序后,含有山銀花等多種中藥材的提取物被制成一顆顆精美圓球。
“我們今年新推出了山銀花系列產品瑤浴球,目前生產設備正在調試中,預計在今年6月就能正式投產,每小時能生產300顆。” 貴州苗老藤化妝品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安賢介紹說。
瑤浴球是貴州苗老藤化妝品生產制造有限公司繼山銀花系列牙膏、山銀花含片、山銀花飲料等熱銷產品后的又一創新成果。此前,公司開發的眾多山銀花產品在市場上深受好評,供不應求,曾在一場直播內4小時就累計成功交易山銀花牙膏等日用系列產品4000余單。
山銀花衍生品 林民 攝
據袁安賢介紹,2023年公司的牙膏產能達到了2000噸,產值約1800萬元,“目前牙膏每天的生產量是5萬多支,今年我們新增了兩條全智能自動化的生產線,四月正式投產,投產后每天能生產20萬只牙膏,年產能達到5000噸。”
從過去以“藥花”為主的作坊加工轉變為現在山銀花衍生品的標準化加工,隨著山銀花種植結構的不斷調優,綏陽縣始終在讓山銀花種得下、銷得出、賣得俏上下功夫。
作為中國金銀花之鄉,早在20世紀70年代,綏陽縣就有群眾種植山銀花。全縣圍繞“龍頭企業+初加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以產業為主導,以訂單為聯結,以技術為支撐,通過國有平臺公司與合作社或農戶簽訂收購合同,實行保底收購,大大提高了農戶種植積極性。
40余年來,一朵山銀花的蝶變讓當地群眾踏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目前,全縣已種植山銀花23.3萬畝,建成優良品種育苗基地7個,500畝以上集中連片基地29個,打造形成標準化種植基地12萬畝。2023年,全縣年產山銀花干花約4100噸,帶動7000余戶農戶種植增收。
工人包裝山銀花牙膏 王嬋娟 攝
“必須拉長產業鏈條,才能讓產業強起來。”縣國投公司總經理何應志如是說。2020年,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將“綏陽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正式認定為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現已入駐企業5家,由縣國投公司負責園區的規劃和運行,并以該園區為載體,圍繞山銀花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山銀花產量和附加值,著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不僅如此,綏陽縣還成立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按照“1+2+N”的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將山銀花產業作為全縣農業主導產業打造。目前,全縣共建成山銀花產業園1個,初加工企業50余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已研發出朵花茶、山銀花日化用品等40多個山銀花系列衍生產品。
“目前我縣主要圍繞一產以種苗提純復壯,提高山銀花畝產數量和質量,鞏固綏陽山銀花的品質地位;二產以山銀花深加工為重點,研發除牙膏、面膜、洗發水以外的山銀花系列產品;三產以網絡直播帶貨、電商平臺、專柜銷售為載體,提高綏陽山銀花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何應志介紹說,“通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塑造綏陽山銀花特色產業品牌,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聞見花香“金銀”來。如今,以電商銷售和藥花貿易為主,綏陽山銀花已搭乘直播帶貨、電商平臺的快車進入了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四川、重慶等市場,2023年銷售額達8000萬元以上。
以花為媒,綏陽縣正著力做好“規范種植”、做強“精深加工”、做足“接二連三”三大文章,積極推進中藥飲片生產廠、智慧藥房、山銀花線上交易中心等重大項目的落地建成,推動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良性互動的復合業態,讓“種植地優勢”真正發展成為“全產業勝勢”
(王嬋娟 王澤熙|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