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項目主體結構工程完工,正掀起新一輪施工高潮,作為國內已建、在建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中施工工況最為復雜的項目,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綜合交通樞紐(GTC)項目內部立體交叉形成二十多個壓覆區,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工程”……工程宏偉復雜,在這數萬建設者并肩施工的戰場上,難題交織呈現,項目團隊以黨建為引領,成立“長沙之星”黨支部,黨員先鋒帶動青年骨干沖鋒在前、堅守一線,勇闖協調關、技術關、智慧關、質量關,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勇闖“協調關”
工期、物資、人員、質量、安全……現場事情紛繁蕪雜,而最棘手的莫過于和航站樓標段協調場地,GTC錨定“前所未有的便捷”目標,也帶來了壓覆區交叉施工等“前所未有的難題”,為參建各方帶來巨大挑戰。
進場之初,GTC是一個面積20多萬平方米待開挖的超級基坑,周長5146米,基坑的形狀卻極不規則,“四類五軌”縱橫交錯,一共有3家單位、6個大區、23個小區作業面在這些坑里相互交叉施工。
長沙機場GTC項目各單體工程組成情況復雜,是全國空間關系、施工工況最復雜的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內部立體交叉形成二十多個壓覆區。其中交通中心結構壓覆在地鐵結構上部,地鐵結構又與磁浮結構平面交叉、立體壓覆,項目整體形成復雜“疊羅漢式”交叉壓覆關系。且交通中心、地鐵、磁浮的施工單位不同,設計單位也不同,施工協調難度大。在典型交叉區,磁浮的結構柱完成至移交高度后地鐵單位接駁施工,而地鐵單位施工到移交高度后交通中心單位接駁施工,簡單來說一根超高柱子需要三家施工隊伍在時間上緊密配合,在結構上精密拼接。面對復雜交叉壓覆結構關系,如何保證結構體系精確對接、精確預留是項目需要攻克的重難點。
中建五局作為聯合體牽頭單位,既統一號令,規范管理,又充分授權,發揮各自優勢。組織其他施工單位、設計單位,通過采集現場實際測量數據建立BIM三維模型進行結構碰撞,實現精準對接。并開展BIM+4D進度模擬,對壓覆區多單位交叉施工進度進行有效把控。
在西停車樓建設區域北側,是磁浮機場站施工區域,這條一條長160米、深30米的深坑,制約著現場建設進度。項目牽頭聯動局設計研究院,重新對基坑現狀及周邊環境進行分析,編制出長達73頁《西停車樓施工部署優化可行性研究》,憑借詳實的理論與論證,成功說服業主及相關方,重新調整工序。在龍年春節來臨之際,項目西停車樓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較原工期提前120天。
GTC項目自正式開工以來,18天完成項目臨建,23天實現100名管理人員入駐辦公,3個月完成1619根灌注樁、7個月完成第1塊底板、10個月完成第1塊頂板、12個月完成基坑支護及開挖......所有節點均按時保質完成,已形成產值超29.67億元。
突破“技術關”
面對超深基坑,項目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就是復雜基坑群的軟巖怎么才能實現快速開挖?
項目大膽啟用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9歲的小伙子成立“博士創新工作室”,這支涵蓋土建、鋼結構、機電、幕墻、裝飾全專業的BIM團隊,通過BIM技術建立三維模型,在BIM3D技術的基礎上引進BIM4D以及BIM5D技術,清晰還原設計圖紙范圍內各種建筑、結構平面布置,對施工過程進行預演把控,對各個重難點工序進行施工模擬。“項目開工伊始BIM技術即同步應用并貫穿項目全壽命期,累計應用點共計30余項。”博士創新工作室負責人陳鏡丞介紹。經過20余次反復驗證,編制施工方案逾百份,確定“3+3”的“開挖+支撐模式”,提高開挖效率近40%。
三年來,項目創新工作室立項科研課題7項,完成論文、工法、專利38項,榮獲BIM、QC獎勵14項。相關科研成果也被國家級建筑科學期刊《施工技術》專欄收錄,相繼斬獲“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金獎、并獲評全國唯一獲評“卓越工程獎”的項目,榮獲五局首個“創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大賽特等獎、中國圖學學會“龍圖杯”施工組一等獎、工業和信息化部“優路杯”施工組金獎、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新基建杯”施工案例組一等獎、北京市工程建設BIM大賽I類成果及湖南省建筑業協會“市政杯”一等獎等。
嚴守“智慧關”
“高峰期千人奮戰,這么多深基坑同時施工,最怕坍塌,威脅一線人員生命安全”。施工中為保障軟巖深基坑群施工安全,不僅要全方位監控,更重要的是防范和預警,項目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將目光聚焦工地智慧生態打造,實施全方位監測和精準管控。
項目在現場布設35個攝像頭,采用AI技術識別不規范行為,能夠在發出預警的同時上傳云端、監督實施整改,推動項目管控從被動監管向“教練式”主動監管,事后監督向“教練式”事前事中監督的雙轉變。
機場不停航的同時,高峰期33臺塔吊在高空“起舞”,鋼鐵長臂360°旋轉,在空中“擦肩而過”,不免讓人提心吊膽。但博士陳鏡丞卻十分有把握:“不用擔心,肯定不會撞上。”防撞工作是團隊攻堅的重難點之一。依托攝像頭全方位監控,利用5G網絡,實現吊鉤作業可視化,并接入吊鉤追蹤視頻系統,在有效避免超載、超限、違規操作的同時,確保塔群之間時間和空間的避讓,極大提高運轉效率,“塔群舞”節奏律動,吊裝實現時空自由。
嚴控“質量關”
GTC項目既是湖南省窗口工程,品質建設是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項目部編制極具針對性的《GTC項目質量管理辦法》,明確崗位質量管理職責,將質量巡檢、工序驗收、首件驗收等步驟流程化、表單化,確保項目質量體系正常運行。同時,以質量策劃、樣板先行為重點,實體質量一次成優為目標,深化質量常見問題專項整治,加強施工過程質量監督檢查,為項目的質量創優保駕護航。
為強化項目自檢和預警能力,阻斷不合格材料進場使用的風險,項目5天內完成改擴建工程首個工地試驗室建設。各方人員多次到場開展砼強度、鋼筋連接質量等抽檢工作,抽檢合格率均為100%,真正實現“一次成優”。
進場以來,GTC項目部每季度均獲評湖南省質量標準化考評優良,先后獲“2022年二季度軌道杯勞動競賽土建施工類A等第一名”“長沙市質量管理和安全生產標準化示范觀摩工地”“中施企協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湖南省第43次QC小組成果一等獎”等榮譽,同時也順利承辦了中施企協綠色建造項目觀摩、省安全生產月啟動儀式、省綠建協觀摩、長沙市質量月觀摩等活動,“換乘之王”的名片越擦越亮。
未來,兩條地鐵線,一條城際快線、磁浮線,一條高鐵,從四面八方匯聚,將在這里完成與長沙黃花機場的互聯互通,“零換乘”的夢想,將在這里實現,在長沙機場GTC,人們可以感受真正的“陸空”總動員,中建五局建設者們,正全力以赴,全力確保竣工交付,為“中部第一航空樞紐”建設貢獻央企力量。
旅客乘坐地鐵線路抵達地鐵黃花機場T3站后位于站臺層(-16.35m),沿指示乘電扶梯上升5m至B2層地鐵站廳,檢票出站后向西步行約120m抵達換乘大廳。在換乘大廳乘電扶梯可上行至L1層(地面換乘層)連廊處,前行10m繼續乘電扶梯上行即可抵達L2層(主通道層),然后向北水平直行即可抵達T3航站樓國內到達層。
旅客乘坐磁浮線路抵達磁浮T3站后位于站臺層(-26.35m),可沿指示乘坐換乘樓梯上升10m后抵達地鐵黃花機場T3站站臺層,無需出站即可換乘地鐵;也可沿指示乘一段較長的電扶梯上升15m后抵達B2層磁浮站廳,檢票出站后向東步行約120m抵達換乘大廳。在換乘大廳乘電扶梯可上行至L1層(地面換乘層)連廊處,前行10m繼續乘電扶梯上行即可抵達L2層(主通道層),然后向北水平直行即可抵達T3航站樓國內到達層。
旅客乘坐長贛高鐵抵達黃花機場站后位于站臺層(-26.35m),沿指示乘電扶梯或電梯上升15m至B2層高鐵站廳,檢票出站后向北步行約300m抵達換乘大廳。在換乘大廳乘電扶梯可上行至L1層(地面換乘層)連廊處,前行10m繼續乘電扶梯上行即可抵達L2層(主通道層),然后向北水平直行即可抵達T3航站樓國內到達層。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鄒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