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2023年全國健康素養監測結果。結果顯示,2023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個百分點,繼續呈現穩步提升態勢。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健康素養水平均有提升,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2023年全國城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33.25%,農村居民為26.23%,較2022年分別增長1.31和2.45個百分點。當前,加快構建開放、安全、合作的數字健康共同體,提升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正當其時。
以數字健康宣傳推進健康素養人人有。世衛組織研究表明,影響個人健康和壽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學因素占15%、環境因素占17%、衛生服務因素占8%、生活方式占60%。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家庭和社會都負有健康責任。普及健康知識,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面對不斷迭代升級的網絡信息技術的沖擊,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探索謀劃具有可操作性的數字化健康宣傳平臺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應設法打通現有宣傳方式的壁壘,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構建健康宣傳賬號,通過角色扮演、故事構設、情景展現等方式,豐富宣傳形式,打造宣傳矩陣,提升關注度。在宣傳過程中,應基于大數據對宣傳對象進行有效區分,可定期為老年人開展慢性病隨訪,面向育齡青年開展優生優育主題講座,通過舉辦中醫推拿義診、中醫體質辨識與健康指導、中醫推拿艾灸等,回應群眾對中醫養生的需求。為了讓參與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健康科普知識,健康科普宣傳者應改變傳統的講座式科普方式,將趣味與科學融合,把“我想說的”變成“你想聽的”。
用數字健康傳播落實健康知識人人懂。2023年全國健康素養監測結果顯示,城鄉居民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水平為42.00%,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水平為32.21%,基本技能素養水平為26.76%,較2022年分別提升0.74、1.58、0.76個百分點,各項數據發展態勢良好。然而,在數字媒體時代,健康科普信息魚龍混雜。一些奪人眼球以博取流量的標題,如“吃維生素C能防感冒”“空腹不能吃水果”等,給公眾帶來不小困擾。相比之下,更多科學化、大眾化的科普宣傳口號,如“‘目’浴陽光”“少鹽少糖多蔬菜,適度鍛煉心肌健”等,應得到更加廣泛的推送。就目前來看,健康科普短視頻傳播效果仍有待提升,真正做到“網紅”賬號的機構仍然很少,內容生產缺乏用戶的情緒調動,許多健康知識的傳播如同“講課”“背書”。為此,應繼續轉換傳統編輯觀念,以更好適應互聯網及短視頻媒體的健康傳播邏輯。
讓數字健康智能實現健康生活人人享。隨著數據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現已將“互聯網+”、健康醫療大數據、電子醫療健康檔案等新興技術廣泛應用于健康醫療行業中,基本建成了健康醫療信息化建設與醫療健康大數據平臺。數字健康產業需要實現不同數據源之間的互操作性和集成。例如,在電子病歷系統中,通過采用標準化的數據格式和接口,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可以共享患者的健康數據,從而實現更全面的醫療服務和協同工作,提高城鄉居民看病就醫便捷度。同時,一些兼具高信息安全認知價值與高問診價值的數字健康平臺,可有效激發用戶的健康持續參與行為。結合農村實際,還可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全覆蓋的村民健康風險篩查并深度追蹤干預,通過構建“評估+干預+大數據+云平臺+App”五位一體的健康科技,全面篩查個人健康狀況、精準預測健康風險,并給予針對性的干預與康復服務。長遠來看,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移動應用程序等工具,居民能夠及時監測自身健康狀況,了解潛在的健康風險并合理采取預防措施,也能以家庭為單位,借助大數據、健康云平臺,精準獲取專業健康分析報告、改善方案、飲食管理和運動指導。
以數字健康為依托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間基本健康服務與健康水平差異,有助于加快實現健康全覆蓋、資源共運用、社會更公平的美好愿景。
(作者:郭笑雨 楊頔嫄,分別系重慶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重慶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