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洛杉磯時報》、日本《每日新聞》China Watch刊發報道,講述長沙大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吸引全球人才和跨國公司落戶,共享城市發展新機遇。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截圖(左)、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截圖(右)。
文章提到,長沙的人口多年來一直呈現大規模凈流入態勢,且多數為年輕人。有數據統計,過去三年,有超過11萬名大學生落戶長沙。這是年輕群體用腳投票選出的城市。
為何選擇長沙?“機遇”是這些年輕人反復提及的詞語。長沙在自動駕駛、信息技術等行業走在全國前列,一批創新型企業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英國留學14年、畢業于英國鄧迪大學的徐琥,看到其中的機遇,她婉拒在英國當地大學執教的機會,果斷來到長沙,加盟希迪智駕(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首席科學家。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徐琥帶領團隊成功打造了國內首臺速度破百的無人物流重卡樣車,還推動了全國首條“車-路-云”一體化智慧公交線的建設,參與長沙、重慶等城市的國家級智能網聯項目頂層架構設計。未來,徐琥和團隊將致力于將車路協同解決方案拓展到海外市場,成為智能網聯中國方案出海的典型代表。
在長沙,青年人才的加速聚集已經蔚然成風,這種現象的發生離不開長沙積極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一直以來,長沙將人才需求與城市戰略、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把最高的禮遇、最好的政策給予人才,讓年輕人才脫穎而出。今年9月,《2024年中國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報告》發布,長沙市入選“2024人才友好型城市”。
作為中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之一,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長沙充滿機遇。目前,長沙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先進制造業和全鏈條產業創新體系,成為匯聚全球企業的基石,為海內外企業提供了創新發展的土壤。
目前,長沙已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等6大制造業千億產業集群,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5家以上“全球工程機械50強”的城市,以中聯重科等企業為代表的先進制造企業在長沙矢志創新,持續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智造攀登行業科技高峰,在海內外取得了豐碩成果。
持續創新成就了長沙工程機械之都的美譽,產業鏈的完善也給長沙制造業的長遠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助力長沙企業參與全球市場。在長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企業從研發、設計到生產、銷售全鏈條所需配套都能在最小范圍、最短時間內實現。
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創新中心”的轉變,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中國給與了海內外企業更多發展的機遇。去年來,長沙開啟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以“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發任務源自全球、研發資源來自全球、研發成果用于全球”為戰略定位,推出了一攬子創新舉措,大力支持全球企業在長沙設立科技研發中心。
啟動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一年來,長沙市各類創新平臺增至3167家,攻克關鍵核心技術123項,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27%,高新技術企業7842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科技創新“關鍵變量”加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榜中,長沙已經排到了32位,而且比上一年度提升了5位。這說明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已經起勢發力。” 湖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創新催生新的機遇,也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中,長沙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是一家歷史超過150年的德國企業,巴斯夫與杉杉合資成立巴斯夫杉杉落地長沙,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巴斯夫杉杉在長沙投資,將正極材料亞太研發總部及電池材料事業部的中國行政總部布局于長沙,全球電池技術領域的行業專家和擁有豐富從業經驗的研究人員集聚于長沙。巴斯夫杉杉投資中國,將科技研發團隊集聚長沙,是外資企業持續看好中國、看好長沙的一個縮影。
德國大陸集團是全球五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2023年4月,大陸集團中國區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落地長沙。“我們選擇長沙,并有強烈意愿與長沙進行深入合作。長沙是一個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城市,其深入骨髓的改革精神與創新理念與大陸集團不謀而合。”德國大陸集團中國區副總裁楊承祖說。
截至目前,落戶長沙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201家,再創新高。今年1-9月,長沙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68家,同比增長20.9%。目前長沙外資企業已達1433家。
據了解,China Watch《中國觀察報》是中國日報社與國際權威媒體合作傳播的旗艦品牌,以英語、法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等多種語言呈現,隨美國《時代》周刊、《洛杉磯時報》、德國《商報》、日本《每日新聞》、加拿大《環球郵報》等歐美亞主流報紙發行,直達世界大國意見領袖和政、商、學界高端讀者。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