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組行至丁青縣,恰逢丁青縣賽馬節,人頭攢動,往來商人絡繹不絕,扎在平地壩子上的朵朵帳篷,好似高原上盛開的格桑花。賽馬節期間,夏拉村瑪呢莊園正式投入運營。
夏拉村瑪呢莊園項目,是丁青縣協雄鄉生態扶貧項目,地處西曲河畔,背靠宗巴農神山。進入莊園,踩在青青的草地上,心也柔軟下來,瞬間卸下了一路顛簸的疲憊。不遠處,朵朵藏式帳篷里、牦牛黑帳篷里、古色古香的涼亭里……四面八方傳來悅耳的嬉笑聲。有的一邊喝酒、一邊唱著民歌或跳著藏戲,還有的在玩棋牌、跳鍋莊,大家回歸自然、放松身心。
近幾年來,在高原上,“耍壩子”(過林卡)的人越來越多,搭起的帳篷也越來越大、越來越漂亮,一連三五天在草壩上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無比快活。
如今,“耍壩子”已不是藏族人民的“專利”了,隨著國道317旅游線路日益走俏,這里外地游人如織。喝著青稞酒,他們醉倒在與藏友齊歡樂的酒宴上;吃著牦牛肉,他們品宴美食、嬉戲歡鬧在草壩上;唱著歌謠,聲聲回響山谷,忘卻旅途疲勞。
也正因如此,協雄鄉黨委、政府緊扣縣委、縣政府發展國道317線旅游業這個契機,逐步完善瑪呢莊園的各項軟硬件設施,擴大莊園覆蓋面和各項功能,輻射和帶動周邊相關產業,將莊園打造成丁青縣著名的旅游品牌。
莊園里的服務員都是夏拉村的貧困戶,家家出勞動力,經過“軍旅式集中培訓”,勤快、踏實、吃苦的服務意識顯現在他們矯健的步伐和在莊園來回穿梭的身影里。
嘎嘎次仁今年21歲,他不僅是夏拉村人,現也是莊園的服務員之一。帥氣的面孔,朗朗的笑容,唱起當地的民族歌謠來,歌聲婉轉、嘹亮動人。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嘎嘎次仁在莊園工作以前,從未參加過工作,除了每年隨父母上山采挖蟲草外,平時就四處游玩。隨著父母年齡趨老,嘎嘎次仁不愿再離開家鄉,希望能有份穩定且離家近的工作,既能養家糊口又能陪伴父母身旁。
瑪呢莊園項目的落地和投入運營,成就了嘎嘎次仁的美夢。“每個月工資500元加提成外,年底還會有項目分紅。”嘎嘎次仁一副“我看行”的表情,充滿了干勁兒。
52歲的村委會主任次旺多嘉更為感觸,他告訴記者,從村里到縣城如今只有短短的10公里柏油路,而在他小時候,卻要翻山越嶺,徒步一整天。“我們莊園旁邊還有一片美麗的小樹林,下一步在那里想打造一個自然‘林卡’,給游人多一個游玩的去處。”次旺多嘉似乎已經緊緊地抓住了游人的消費心理。
你別看占地近27畝的莊園,人工小橋流水加瀑布,KTV涼亭特色各異,在莊園來回穿梭的也不僅僅是參與莊園項目的扶貧戶,還有協雄鄉的黨員干部和駐村工作隊(昌都市委宣傳部派駐)。
“我們趕在縣賽馬節開幕時開業了,這幾天因為賽馬節我們的莊園客人特別多,有時候這里忙不過來,我們鄉干部都要臨時抽派過來幫忙。”席小慶不僅解了惑,還告訴記者,莊園項目建設園亭、人工瀑布、游泳池、旱冰場、游樂場等富有藏式特色集吃、玩、娛樂為一體的丁青休閑娛樂勝地,共投資500萬元,并吸收了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30人。
“項目實施后,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600余人,累計收入11萬余元。”席小慶說,這個項目可使17戶戶均增收5000元,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隨著產業的不斷壯大,鄉黨委、鄉政府將集合旅游觀光娛樂等項目全面打造莊園,屆時,貧困戶的收入將會逐年上漲。
坐在莊園的露天涼亭中,對面的青稞麥田形成了這個山谷獨特的風景線,落日余暉中,依稀可見老百姓收割的身影。微風佛面,空氣里充斥著滿滿的幸福味道。(記者 王曉莉 米瑪 謝偉 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