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也是“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以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的指導和推動下,各地迎難而上,勇于創新,扎實開展了大量工作,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現良好開局。8月22日至23日,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在貴州召開,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汪洋副總理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會上,貴州、湖北、江西、廣西、甘肅五省區負責同志作典型發言,介紹了各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推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典型材料”,敬請關注。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我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李克強總理、汪洋副總理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是對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的要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強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牢牢把握“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狠抓落細落小落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年1至7月,全省完成易地扶貧搬遷投資112.7億元。第一批30萬人搬遷的307個安置點已全部開工,建成安置房43775套、已搬遷入住5449戶22438人。第二批15萬人搬遷的175個安置點已開工156個,建成安置房5752套。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以貧困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重點,精準鎖定搬遷對象。組織12萬名干部遍訪全省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在此基礎上,聚焦“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和貧困發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又開展村寨普查、入戶調查、三輪全面摸排,精準識別出全省“十三五”需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0萬人,加上7654個整體搬遷自然村寨中需同步搬遷人口32.5萬人,共需搬遷162.5萬人。2016年搬遷11萬戶、4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6萬人,整體搬遷貧困自然村寨3200個。
二、堅持以城鎮、產業園區、旅游服務區集中安置為主,科學選擇安置地點和方式。我省山多地少,人地矛盾比較突出,過去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中,我們主要采取農村搬農村進行有土安置,搬遷農戶不僅難以穩定脫貧、更難致富,又拖累了安置地的原村民。當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期,城鎮、產業園區、旅游服務區具有較強的就業吸納能力,我們將大部分搬遷群眾集中安置在縣城、集鎮、產業園區、旅游服務區,少數安置在中心村,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積極推進跨縣搬遷安置。今年第一批搬遷的30萬人中,縣城安置占29.1%、集鎮占46.5%、產業園區占9.8%、旅游服務區占5.7%、中心村占8.9%,集中安置比例達到97%。
三、堅持三嚴標準,牢牢守住不讓貧困群眾因搬遷負債、因搬遷影響脫貧的底線。一是嚴格控制安置住房面積。在城鎮、產業園區、旅游服務區的安置房人均面積不超過20平方米,在中心村安置房人均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二是嚴格控制安置住房建設成本。建房用地由當地政府提供。從實施結果看,城鎮住房實際造價每平方米控制在1200-1500元之間,中心村住房實際造價每平方米控制在1100-1300元之間。三是嚴格兌現安置住房建設補助和獎勵政策。對貧困戶搬遷住房人均補助2萬元,拆除舊房每人再獎勵1.5萬元。從已搬遷住戶情況看,補助資金加上獎勵資金,不僅可以抵消建房成本,還可以進行簡易裝修,有的還可以購置簡易家具,基本實現了拎包入住。
四、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堅持以崗定搬、以產定搬,對搬遷戶全部建立就業脫貧臺帳,通過到當地企業和產業園區就業、到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崗位就業、由政府組織規范化培訓后外出務工等渠道解決就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農戶均有1人以上穩定就業,目前已搬遷戶戶均實現1.5人就業,不少“30、40”等大齡單身農民搬遷后很快找到了對象結了婚。縣級扶貧開發公司整合退耕還林、扶貧開發等政策資金,對搬遷農戶原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進行打包開發,搬遷農戶按土地入股分紅。堅持就高不就低,由搬遷群眾自主選擇城鄉低保、醫保和養老保險,對大病患者全部納入安置地醫療救助范圍,對貧困戶子女上高中、大學的全部免除學雜費。同步建設路、水、電、訊、環衛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把安置點建設成為新型社區。
五、堅持運用大數據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實行掛圖作戰、精準督戰。將“國土云”的地理信息系統與“扶貧云”的貧困戶信息管理系統有機融合,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遠程督導與實地督查相結合,對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項目分布及實施進度、搬出點和安置點進行精準定位,對安置房建設推進情況、舊房拆除和宅基地復墾等實行全過程動態遙感監控,對搬遷對象識別、資金劃撥、檢查驗收等各環節進行臺賬管理,對問題比較多或進度比較慢的地方進行精準督導,切實提高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六、堅持省級統籌統管、統貸統還易地扶貧搬遷資金,讓市縣鄉政府集中精力抓實施。我們堅持省負總責,成立貴州省扶貧開發投資公司,負責籌集管理除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外的全省易地扶貧搬遷所需資金,承接用于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的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地方政府債券、省級統籌的相關補助資金,統貸統還融資本息。資金直接撥付到縣級平臺,實行專款專用、專賬核算、物理隔離、封閉運行。省財政與省扶貧開發投資公司簽訂政府購買協議,支持其還貸。通過統籌中央及省級相關補助資金和融資,籌集資金252.7億元,用于今年易地扶貧搬遷。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流轉交易平臺,交易收益全部用于易地扶貧搬遷還貸。今年計劃交易4.4萬畝,已交易8050畝,籌集資金21億元。
七、堅持責任鏈緊扣任務鏈,以問責追責倒逼擔責盡責。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省長任指揮長的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指揮部,省水庫和生態移民局專門負責搬遷工程的組織實施和協調管理,出臺了1個主體文件、6個支撐文件、3個操作文件和系列配套文件。建立了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干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和省領導包縣、市領導包鄉、縣領導包村、鄉領導包戶、黨員干部包人的“五主五包”責任制,并實行建檔立卡管理,任務不完成、群眾不脫貧、干部不脫鉤。注重轉變干部作風,重視做好新時期農民思想工作,積極推廣基層創造的“共商、共識、共建、共享、共擔”的“五共”工作法,變貧困群眾“要我搬”為“我要搬”。省指揮部開展了三輪督查督導,派出4個片區工作組常年駐扎在縣鄉村一線包片督促指導。通過設立“扶貧專線”、民生特派監督、開展專項巡視和專項審計等方式,加大問責追責力度,今年以來共對55名工作不力的干部進行免職、降職、暫緩提拔、行政警告等問責處理。
(貴州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