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上的玉帶橋歷史久遠,橋上重檐四角亭飛動有勢。千百年來,“玉帶晴虹”點綴著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光。
隨著杭州牽手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玉帶橋也作為原型,繪成峰會會標,從江南一景走入世界視野。
風雨飄搖的過去,它是擺渡到彼岸的一段路。大國崛起的今天,它是一座連接中國與世界、歷史與未來之橋,一座連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實現合作共贏之橋。
G20遇見中國,這是爬坡過坎的世界經濟走向復蘇的必然選擇,也是一個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大國走向復興的必經之路。
潮平岸闊的錢塘江見證歷史時刻。細節里,有國際關系的風云激蕩,有世界經濟的靜水深流。翻開習近平主席夙興夜寐的日程:多邊活動成果斐然;雙邊會晤密集緊湊,峰會期間他出席了33場雙邊會談會見并同其他來賓接觸交流,轉場精確到了分鐘,每日披星戴月。
聚焦習近平主席的“G20時間”,追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壯麗篇章的徐徐鋪展,世界感知著中國——
感知著中國的道路自信。細讀杭州峰會公報,和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國發展的方法論啟示,為破解世界難題提供了中國經驗。
感知著中國的理論自信。“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國方案綜合施策、標本兼治,折射出中國發展符合而且引領世界經濟潮流,中國正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變為引領者。
感知著中國的制度自信。行勝于言,杭州峰會標注了G20發展史上的“豐收之年”。將共識轉化為行動,將成果落到實處,中國引領前行,一再佐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感知著中國的文化自信。杭州城內綻放的文化元素,采擷于流淌了五千年沒有斷流的中華文明之河。全球治理凝聚更多共識,需要尋求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自信是一個大國的姿態。從睜開眼看世界,到叩開世界的大門,再到逐步融入世界,直至向世界貢獻中國方案,中國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站在中國與世界關系歷史性變遷的路口,習近平主席的“G20時間”,留下的不僅僅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出路,也有世界對這個古老國家的新認識,更有世界走向未來的新力量。
3日下午3時 B20峰會開幕式
闡述中國經驗 縱論世界大勢
這是習近平主席飛抵杭州之后,面向世界的首次亮相。
國際會議中心的會場座無虛席,安靜得能聽到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峰會)開幕式上,G20成員和嘉賓國800余名代表坐在臺下,凝神靜聽。世界經濟的決策者們,也將從與G20峰會背靠背舉行的這個會上,零距離感知全球市場的溫度。
“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長達50分鐘的主旨演講,習近平主席既講述了世界眼中的中國,也描繪了中國眼中的世界。這篇演講被稱為杭州峰會期間中國理念的最集中展示、中國主張的最系統表達。
世界,從未像今天這般渴望傾聽中國。
今天的中國,人口占世界近1/5,第二大經濟體,走出“一條同西方制度迥然不同的成功道路”。它的抉擇判斷、進取作為,深刻影響著21世紀乃至更久遠未來。
“恐怕找不出比中國更合適的國家來傳遞關于經濟未來的信心。”國外媒體的這句評論,恰是今天中國與世界互動的一個注腳。兩年前的布里斯班峰會上,第十一次G20峰會落戶中國的消息傳遍世界時,復蘇乏力的世界經濟,開啟了對中國方案的新期待。
一年前,安塔利亞峰會上,世界認真傾聽習近平主席闡述杭州峰會的思路。“相信2016年峰會將給大家呈現一種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這一年,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25%,在主要經濟體中首屈一指。
中國經濟轉型的出色成績單面前,杭州峰會的鐘聲敲響了。這一刻,習近平站在講臺,自信從容,演講娓娓道來。“四個進程”“五個堅定不移”,向世界介紹了中國走過的路和未來的路。“四個建設”“三個共同”,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推動G20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中國信心,也是世界的信心。中國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構建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新主張,首次全面闡述了中國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他強調,共同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在全球化逆風而行的背景下,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如春風拂面,為G20機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核心平臺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新起點,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是中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起點,是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
3日下午5時許
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交存儀式
攜手西子湖畔 續寫中國擔當
一場不同尋常的安排。主角只有三人,卻吸引了全球目光。
全球面臨的挑戰中,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全人類未來。這也是習近平主席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相聚在此的緣由。
“從巴黎到杭州,應對氣候變化在行動”。現場的藍色背板上,這行字格外醒目。去年年底達成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標志著合作共贏、公正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正在形成。而能否通過各國批準,是《巴黎協定》能否走下藍圖,走進干涸的湖泊、喘息的大地、霧霾籠罩的天空,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一步。
中國和美國,已經率先批準《巴黎協定》。此時,借杭州峰會見面契機,舉行批準文書交存儀式,中美兩國元首分別向潘基文秘書長遞交法律文書。
從北京到華盛頓,從巴黎到杭州。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最大的發達國家,近年來先后攜手發表三份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在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的問題上一次次選擇合作,一次次引領前行。交存儀式上,潘基文贊賞中美兩國的領導力,他強調說:“我高度贊賞習近平主席的高瞻遠矚,作出了這樣一個有勇氣的雄心勃勃的行動。”
今年4月,中國倡議G20發表首份氣候變化問題聯合聲明,此次交存儀式上,習近平主席進一步呼吁G20成員共同發揮表率作用。事實上,一些西方媒體的評論道出了此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中美的榜樣力量將帶動更多國家行動起來,為《巴黎協定》早日生效奠定基礎。”
習近平主席著眼于合力和恒力。他說,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凝聚力量。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積累共識。奧巴馬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應對氣候變化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單槍匹馬能夠做到的。”
合作的背后,是中國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是中國“不是讓我們做,而是我們主動要做”的行動自覺。這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眾多責任擔當案例的一個典范。應對全球性挑戰和熱點問題,中國沒有缺席。
今天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每一秒鐘都是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一個嶄新的時代,倒逼著全球治理的升級,呼喚著世界觀念的轉變。恰如空氣沒有國界,共治才能催生變革,當前全球經濟、安全、文明等諸多領域存在的形形色色挑戰,同樣需要各國攜手才能有效應對。西湖之濱的氣變行動仿佛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個自覺踐行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中國,也映照出一個滿懷自信的發展中大國給世界帶來的改變。
44年前,中美首份聯合公報就是在西子湖畔談判,中美關系一段新的歷史始于杭州。而今再度攜手于西子湖畔,為著山清水秀的綠色家園,為著我們共同的美麗星球。
4日上午10時許
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
不為風雨所動 傳遞中國信心
在G20峰會前夕,金磚國家領導人以非正式會晤的方式舉行“會中會”、先行協調立場漸成慣例。
每年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非正式會晤,以及各種國際會議期間見面磋商——在風云變幻的世界局勢中,這無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節奏。
外交活動的偶然蘊含著必然。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成為21世紀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金磚國家作為其中的領頭羊,它們的發展速度和經濟質量,折射并影響著世界經濟復蘇的進程。
西湖國賓館迎賓大廳,習近平主席微笑佇立,依次迎接南非總統祖馬、巴西總統特梅爾、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印度總理莫迪。
“早上好,休息好了嗎?”習近平主席迎接祖馬總統。
“昨天到的?”習近平主席親切問候普京總統。
特梅爾總統一上任即奔赴杭州,習近平主席對他表示歡迎,并祝賀巴西舉辦了一屆成功精彩的奧運會。
“來,我們一起來吧!”鏡頭前,世界經濟風雨中并肩前行的五位伙伴,手緊握在一起。
回溯金磚國家合作走過的10年歷程,它所面臨的輿論環境像是坐上了過山車,隨著金磚國家經濟數據的波動而起伏。上坡時,世界對“金磚亮色”一片贊譽;下坡時,一些國家炒作“金磚褪色”、質疑金磚機制。
任憑風浪起,習近平主席始終保持著對金磚機制的信心和定力。
人們猶記,安塔利亞峰會上,面對正處困境之中的金磚機制,他的一席話語意味深長:“伙伴的意義和價值,不僅在于順境中共襄盛舉,更在于逆境時攜手前行。”
這份堅定源于深邃的洞察力和高瞻遠矚的判斷力。此次會晤,習近平主席再次向世界傳遞對金磚機制的信心,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同舟共濟的信心。他從世界經濟的宏大背景下把握方向,從金磚國家的內生動力中找尋路徑:“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要看到金磚國家的體量和潛力,看到金磚國家所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生機活力。”“不為風雨所動,不為雜音所擾,不為困難所阻,不斷強化伙伴關系,金磚國家必將實現更大發展。”
固本強基,方能行穩致遠。習近平主席發言中,既講權利,強調“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也講責任,提出“盡力而為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增強發展能力,讓他們搭上金磚國家發展快車”。他的字里行間蘊含不忘初心的情懷。“確保各國發展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是金磚合作的出發點之一,也是一段跋山涉水、任重道遠的征程。
金磚五國領導人相約不久后重聚于印度果阿。
他們也同樣期待明年,當中國接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后,再一次相聚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