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鄧小平引領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征程,其遠見卓識不僅改寫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的歷史軌跡。在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不僅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條件,也為中國重回世界舞臺中心鋪就了基石。 【詳細】
1978年,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自那時起,中國從一個糧食短缺的國家逐步發展成為糧食出口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詳細】
回顧亞洲數千年來積累的共同經驗,以及通過絲綢之路等古代交通網絡實現的互通有無,我們發現,關于個體文化如何通過相互交流而充實自我、共同價值觀如何反過來豐盈整個世界,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詳細】
未來幾個月,美國關稅戰所帶來的某些最嚴重附帶傷害將出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美國的保護主義有可能加劇這種不利影響,阻礙非洲經濟的一體化。
面對不斷惡化的香港局勢,譴責暴力,拒絕極端主義并明確呼吁香港社會回歸秩序應是任何有良心的輿論領袖應該發出的聲音。法國中國問題專家高大偉(David Gosset)在向中國日報旗下傳播型智庫中國觀察撰文時指出。
19、20世紀,中國曾一度被稱作“亞洲病夫”,但那段黑暗的日子已經結束。如今,中國已經徹底告別了困擾中國人民數千年的難題,包括饑餓、短缺和貧困。短短幾十年間,中國成功地從一個封閉的、相對落后的國家崛起為全球經濟和政治強國。
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將迎來建國70周年。中國的世界觀——多極化的"亞洲世紀"——建立在兩大支柱之上。其中一大支柱是促進經濟互聯互通(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由能源和生態、港口和管道、公路和鐵路驅動。另一大支柱旨在通過加強人文交流,尤其是青年、傳媒、學術、智庫和旅游業界的互通有無,開展文化合作(通過不久前在北京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有些自相矛盾,明明世界變得更加緊密、更加互聯互通,排外主義、單邊主義和貿易壁壘卻在全球各地制造更深的分歧和鴻溝。沒有慶祝文化的多樣化、也沒有相互學習借鑒,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卻抬起了它們丑陋的頭顱。
回顧亞洲數千年來積累的共同經驗,以及通過絲綢之路等古代交通網絡實現的互通有無,我們發現,關于個體文化如何通過相互交流而充實自我、共同價值觀如何反過來豐盈整個世界,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1978年,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自那時起,中國從一個糧食短缺的國家逐步發展成為糧食出口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