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1日電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簽署行政命令,明確將禁止美國主體對中國投資半導體、微電子技術、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美國《巴倫周刊》(Barron‘s)網站8月28日發文稱,美國對華高科技投資禁令阻礙清潔能源行業創新。許多美國企業也不得不放棄在華投資,隨著投資壁壘越來越高,這些企業被迫走上自我制裁之路。
美國《巴倫周刊》網站截圖
在全世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之際,清潔能源創新與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交織在一起。意想不到的后果可能會危及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進展和所需的加速能源轉型。一年前,美國頒布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將向氣候和清潔能源領域投入3700多億美元,但自那以來,美國已采取措施加強與中國保持距離,即使在曾經充滿希望的氣候合作領域,單邊主義也越來越明顯。
企業以盈利作為根本目標,不愿被權力意志綁架而放棄極具吸引力的中國市場。新華社報道稱,面對權力的任性,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反對“脫鉤斷鏈”,用“連體嬰兒”比喻美中利益交融;英特爾在深圳合作建立新的芯片創新中心加強對華聯系;星巴克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開設9000家門店,把中國打造為星巴克全球最大市場;此外,英特爾、英偉達和高通等美國半導體公司高管發出警告,出口管制可能會損害美國的行業領先地位。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丁·喬爾曾帕警告美國政府,投資者可能為了擺脫美國設置的對華投資束縛而逃離美國,這將“危及美國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刊文稱,美國“去風險”行動未能削減美中貿易聯系,反而助推其盟友與中國建立更強大的金融和商業聯系。
隨著美國關閉對中國科技投資的大門,可能會阻礙有利于減緩氣候變化的突破。在限制中國的同時,美國可能無意中阻礙了加速能源轉型的技術和工具。
文章指出,美國對華高科技投資的禁令可能會使清潔技術和清潔能源行業在短期和中期遭遇挫折。量子模擬和人工智能的進步可能會徹底改變電池技術和電網優化,這是能源轉型的兩個基石。
技術進步的本質往往依賴于跨境合作,而美國的這些新舉措模糊了禁止和允許投資之間的界限。由于越來越多的政策和監管不確定性,許多企業不得不放棄在中國科技行業的投資。美國在中國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正在減少。隨著投資壁壘越來越高,美國企業實際上正在走向自我制裁,因為它們同樣擔心中國的下一步行動和可能的報復。
文章認為,美國的遏制戰略將導致以牙還牙的報復,可能會減緩脫碳進程。中國在太陽能和海上風能領域的主導地位,以及對關鍵礦產和金屬的控制,不僅會破壞美國的努力,也會破壞歐洲保持能源轉型成本可承受的努力。
文章最后指出,在這個政治、經濟和環境相互交織的大國競爭時代,結果仍然不確定。美國遏制中國的努力或許會導致能源轉型放緩,也可能在氣候和能源領域將所剩不多的氣候合作迅速讓位于更好斗甚至反競爭的立場。對所謂國家安全的追求不應以犧牲或阻礙對氣候和能源安全為代價。
(編譯:胡曉珊 編輯: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