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天地換新顏”。卓克基鎮納足村第一書記楊曉虎告訴記者,2013年馬爾康縣啟動卓克基土司官寨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工作。(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王炬鵬、楊淼、鄧浩、李婧、于躍)
目前,同心縣羊絨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1萬多人的羊絨收購隊伍,年收購原絨5000多噸,2015年“中國同心國際羊絨集散城”創產值13.3億元。“地處西海固地區的同心城,不僅窮人多,殘疾人更多”,寧夏同德慈善產業園黨工委書記丁俊開門見山地說。
位于同心縣城北7公里處的新華村,是1983年從該縣王團,張家塬,新莊集,預旺等貧困山區搬遷而來的一個移民村,也是一個純回族聚集村。近年來,新華村兩委班子也始終以“五個好”為目標,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民風建設為抓手,黨員干部力爭做到“五個帶頭”。
9月29日,“長征路上奔小康”采訪團順利完成陜西站的集體采訪任務。南方網訊(記者/周丹陽)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集體采訪活動9月29日圓滿結束。
昔日里,人們對陜西的固有印象不外乎是頭上綁著白頭巾揮汗如雨耕作的農民、黃土高坡、土窯。(央廣網 王啟慧 攝) 離開吳起的前一天,天下起了小雨,混著林木的清新,全然沒有過去下雨后嘴里、頭發里混著沙土的景象。
在西方,我們會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將士,因為他們為了不讓子孫后代繼續生活于強權暴政之下而獻出了生命。同樣,中國也有理由紀念那些在長征中犧牲的英雄,因為他們艱苦卓絕的努力最終讓中國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紅軍是工人農民的軍隊,紅軍是蘇維埃政府指揮的軍隊,紅軍是共產黨人領導的軍隊……”1981年,家住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虎頭巖村的劉立英,將珍藏46年的紅軍傳單《什么是紅軍》交到了鄖西縣檔案館。
南梁,西北高原的紅色熱土,中國革命的歷史重鎮。這里曾為歷盡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紅軍北上抗日提供了出發點,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我黨“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共和國的誕生創造過歷史性的輝煌。
9月23日是“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活動行程的第六天,媒體團依舊在紅色革命老區——慶陽深入采訪。慶陽環縣位于陜甘寧三省交匯處,位于毛烏素沙漠南緣,生態環境脆弱。
行走隴原紅色沃土,感受紅軍長征精神。“長征路上奔小康”大型網絡媒體采訪行24日繼續紅色慶陽的行程_——在革命老區環縣探訪了連河灣陜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
皮影被西方人譽為“東方魔術”。1959年9月,由我省排演的大型古裝戲《楓洛池》進京演出大獲成功,由此這種道情腔被命名我省特有的地方戲種——隴劇。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活動甘肅站啟動。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唐建軍,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榮珍、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巡視員張瑞民出席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李榮珍向采訪團全體成員介紹了紅軍長征過甘肅的情況,唐建軍向采訪團代表新華網胡陽授受采訪活動旗幟。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甘肅站在蘭州正式啟動。9月19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甘肅站在蘭州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