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卿)一側是煙霧繚繞的群山梯田,一側是養殖了數百只土雞的新型合作社,以及種植著成片百合的田地。不同于普通的農業合作社,沈家嶺農民專業養殖合作社還肩負著精準扶貧的任務,以“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新型經營模式,建立合作社和貧困戶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網信辦副主任向清凱為參加此次采訪活動的媒體記者授旗,啟動“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活動。省網信辦、省屬網絡媒體負責人及參加采訪活動的采編人員出席啟動儀式。
18日中午,隨著來自全國各地的70位網絡媒體記者齊聚蘭州新區,“長征路上奔小康”大型主題采訪活動進入甘肅時間,會師圣地會寧,紅色老區南梁這些甘肅的紅色元素,將通過網媒記者的傳播走向全國。在甘肅站的“走轉改”活動中,他希望能用心發現來自群眾的心聲,把群眾真實的生活展現給每一位網民。
采訪團來到了松潘縣川主寺鎮的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向革命烈士獻花,默哀并鞠躬敬禮。紀念館門廳中間是紅軍在雪山、草地中的場景,中央是紅軍長征路線圖,門廳兩邊懸掛著10余塊中央領導和紅軍老前輩題詞的楠木匾額。
長征路上奔小康之四:四川
小金縣達維鎮冒水村就是夾金山下的村子之一,這里最為人知的或許就是歷史上的“達維會師”,而現在這里因為玫瑰“紅了”。陳望慧臉上充滿信心,她說,正在建設的玫瑰加工廠房建成投產后,將解決100多名貧困戶家庭、殘疾人家庭人員就業,每月可為村民帶來2000至3000多元的收入。
四川是紅軍長征三大主力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省份,是黨中央在長征途中召開會議最多的省份,是長征中發生重要戰役戰斗最多的省份,是紅軍長征途中經歷自然條件最為惡劣的地區。
重走長征路,站在中國近代史的頁碼前聆聽,最嘹亮的,是1934年10月長征出發的號角;最激昂的,是大渡河十七勇士的沖鋒吶喊;80多年后,回憶崢嶸歲月,長征精神依然流淌在中國人的骨子里,流傳在當年的大渡河邊,雪山腳下,草甸之間,引后來人仰看。
夾金山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陳望慧說:“玫瑰不僅可以賣錢,以后還將會是紅軍長征路上的一大亮點,我們將在夾金山的長征路上種滿玫瑰,花期到了,雪山玫瑰將是最美的顏色。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嘆為觀止的偉大奇跡,是一部氣壯山河、彪炳千秋的英雄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精神財富。后來,蕭克夫人順利產下一男娃,因出生在紅軍土制的一座碉堡里,賀龍就給娃子取名為碉堡……” 馬爾康紅軍長征紀念館內雕像。
在蘆山縣龍門鄉紅星村好農夫家庭農場內,成熟的葡萄正掛在枝頭等人采摘。陳望慧帶領村民種玫瑰脫貧的路上,正如紅軍長征的腳步一般,既有想象不到的意外,又有意料之中的必然。
“我現在就算吃的飽飽的,穿的暖暖的,也不一定翻得過夾金山,不要說當年的紅軍了。”說這話的是夾金村村支書曾發貴,他今年53歲,皮膚黝黑身體硬朗,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夾金山山頂 那年的天氣很奇怪,六月份夾金山就飄雪了。
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經營模式,以“流轉保底、利潤分紅”為基本原則,農戶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把土地流轉給龍頭企業,實現產業規模化發展,成立旅游聯盟,著力發展鄉村旅游。
“黨領導的紅軍之所以走上長征路,就是為了給中國窮苦老百姓開創幸福生活。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努力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紅星村干部多年來用這種方式繼承著長征精神。
卓克基,嘉絨藏語意為“至高無上”,原卓克基土司駐地,也是著名作家阿來小說《塵埃落定》的故事背景地。”問到她對個人生活的打算,澤郎斯滿說:“沒有改嫁的打算,老公生前對我很不錯,真的不錯……” 澤朗斯滿的“西索人家”內景。